[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4298.6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8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迪科;肖峰;张亚东;林宇;蔡海涛;郑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巨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T17/22;B60L58/1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电动汽车 能量回收 制动性能 测试 荷电状态 滑行 电动汽车蓄电池 蓄电池 电动汽车 制动踏板开度 档位信号 汽车数据 制动能力 制动能量 回收 行驶 检验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动能力测试:对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符合标准;S2:蓄电池检验: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值和温度进行测试,保证蓄电池能够对制动能量进行回收;S3:获取汽车数据:获取纯电动汽车的档位信号、制动踏板开度、和行驶速度来判断滑行工况;S4:滑行工况:当S3中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在滑行工况下。本发明通过对纯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值和温度进行测试,确保制动性能、荷电状态SOC值和温度符合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标准,提高能量回收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而言,主要差别(异)在于四大部件,驱动电机,调速控制器、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相对于加油站而言,它由公用超快充电站,纯电动汽车之品质差异取决于这四大部件,其价值高低也取决于这四大部件的品质。纯电动汽车的用途也在四大部件的选用配置直接相关,纯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它们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目前纯电动汽车在滑行工况下的能量回收有2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只在判定加速踏板完全松开并踩下制动踏板时进行能量回收(发明专利:CN201220265436.X一种并联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第二种模式是判定加速踏板完全松开后,在设定的能量回收车速范围内进行固定强度的能量回收,经检索,申请号201610968637.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装置及纯电动汽车,该方法包括:判断纯电动汽车是否进入滑行工况;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所述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加速踏板的第一开度,并确定所述行驶速度所属的第一速度区间;根据预先设置的速度区间与电机扭矩曲线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速度区间对应的第一电机扭矩曲线,并根据所述加速踏板的第一开度,从所述第一电机扭矩曲线中获取与所述第一开度相对应的扭矩值;根据所述扭矩值,控制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机输出状态,进行能量回收。本发明可在滑行工况下基于加速踏板开度进行能量回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利用加速踏板对滑行能量回收进行控制的缺点,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感受;
但是上述的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能力降低时,或者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值和温度较高时,能量回收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动能力测试:对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能符合标准;
S2:蓄电池检验: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值和温度进行测试,保证蓄电池能够对制动能量进行回收;
S3:获取汽车数据:获取纯电动汽车的档位信号、制动踏板开度、和行驶速度来判断滑行工况;
S4:滑行工况:当S3中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在滑行工况下,控制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机输出负扭矩反拖,进行能量回收;
S5:制动状况:当S3中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在制动状况下,将电机的热能存储在超级电容里,当车辆停下或熄火一定的时间后,通过放电DC-DC馈送到驱动电池中,完成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
优选地,所述S1中,使用反力式滚筒试验台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检验,将纯电动汽车驶上滚筒,位置摆正,变速器置于空挡,启动滚筒,使用制动,测取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参数,并记录车轮是否抱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巨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巨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