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4102.X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6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芬;李涛;闫志祥;沈军;杜晓东;吴生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F01D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输出口 透平 工质输入口 工质泵 燃气轮机 换热器 回热器 回收发电装置 抽气管道 高效余热 冷凝器 输入口 发电机 废气 高温高压气体 燃气输出口 燃气输入口 发电 动力涡轮 检测装置 抽气孔 有压力 再利用 阀门 做功 加热 余热 回收 | ||
1.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涡轮(7)、第一工质泵(9)、第一换热器(10)、第二工质泵(11)、冷凝器(12)、回热器(13)、透平(14)和发电机(15);
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7)的燃气输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0)的燃气输入口连通;
第一换热器(10)的工质输入口与第一工质泵(9)的输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0)的工质输出口与透平(14)的工质输入口连通,透平(14)的工质输出口与冷凝器(12)的工质输入口连通,冷凝器(12)的工质输出口与第二工质泵(11)的输入口连通,第二工质泵的(11)的输出口与回热器(13)的工质输入口连通,回热器(13)的工质输出口与第一工质泵(9)的输入口连通;
透平(14)上设有抽气孔,抽气孔通过抽气管道与回热器(13)的工质输入口连通,抽气管道上设有阀门,透平(1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透平(14)内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透平(14)的动力输出端与发电机(15)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9),第一换热器(10)的燃气输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9)的燃气输入口连通;回热器(13)的工质输出口与第二换热器(19)的工质输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19)的工质输出口与第一工质泵(9)的输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门为气动阀,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气动阀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为舰船燃气轮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电机(15)的电力输出端与舰船电力系统(17)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频器(16),发电机(15)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变频器(16)输出,与舰船电力系统(17)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桨(18),动力涡轮(7)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旋桨(1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机匣(1)、低压压气机(2)、高压压气机(3)、燃烧室(4)、高压涡轮(5)和低压涡轮(6);前机匣(1)的空气输出口与低压压气机(2)的空气输入口连通,低压压气机(2)的空气输出口与高压压气机(3)的空气输入口连通,高压压气机(3)的空气输出口与燃烧室(4)的空气输入口连通,燃烧室(4)还连通有燃油输入管道,燃烧室(4)的燃气输出口与高压涡轮(5)的燃气输入口连通,高压涡轮(5)的燃气输出口与低压涡轮(6)的燃气输入口连通,低压涡轮(6)的燃气输出口与动力涡轮(7)的燃气输入口连通。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透平(14)内的压力到达预设值时,打开抽气管道上的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燃气轮机的高效余热回收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抽气管道上的阀门为气动阀,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气动阀关联;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透平(14)内的压力到达预设值时,气动阀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41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