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7467.8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幻涛;梁海涛;钱志峰;张宪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壁 钢筋笼 弯曲部 护壁模板 成型 部分弯曲 人工挖孔 埋入 下端 掩埋 开挖 下放 土木建筑工程 伸出 混凝土凝结 浇筑混凝土 上端 搭接 调直 刮伤 浇筑 拆除 | ||
1.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第一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一护壁模板(11);
B、第一护壁前期准备:将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下端伸出部分弯曲成第一弯曲部(31),下放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并将所述第一弯曲部(31)埋入到掩埋土方(5)中;
C、浇筑成型第一护壁:向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拆除所述第一护壁模板(11);
D、开挖第二护壁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深度,并支设第二护壁模板(12);
E、第二护壁前期准备:下放第二护壁钢筋笼(22),将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的第一弯曲部(31)调直,并与所述第二护壁钢筋笼(22)的上端搭接;
F、浇筑成型第二护壁(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钢筋笼(21)包括多个第一环向箍筋(211)和多个第一竖向钢筋(212),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下端伸出一段长度,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均匀搭接在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沿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纵向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之间的周向距离为100-150mm,相邻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之间的纵向间距为100-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和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通过铁丝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的上端还设有第二弯曲部(32),所述第一弯曲部(31)和所述第二弯曲部(32)均呈U形,所述第一弯曲部(31)垂直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所述第二弯曲部(32)平行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均偏向所述第一环向箍筋(211)内侧或外侧,且所述第一弯曲部(31)均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偏移且偏移角度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直后的所述第一弯曲部(31)与所述第二护壁钢筋笼(22)的上端通过铁丝绑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调直后的长度不少于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挖孔桩护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护壁,其中位于上一节的护壁钢筋笼底部设有所述第一弯曲部(31),将所述第一弯曲部(31)调直后与下一节的护壁钢筋笼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4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