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钛基工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7954.4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纮;廖钎銂;李士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3/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钛基工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一氢化钛胚体;根据一第一温控模式对氢化钛胚体进行预烧结,使氢化钛胚体脱氢化而形成一钛原材;对钛原材进行机械加工以形成所需形状的一钛预成型体;以及根据一第二温控模式对钛预成型体进行二次烧结,以形成一钛基工件,其中第二温控模式不同于第一温控模式。借此,能改善钛/钛合金加工困难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基工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二次烧结工艺的钛基工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钛与钛合金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强度、重量轻、耐高温、抗腐蚀、高生物兼容性等优良特性,近年钛合金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医药、休闲育乐器材及电子移动装置等领域。
钛与钛合金的成型方法主要有铸造、锻造及粉末冶金法(powdermetallurgy),前两者虽然操作较为简单,但难以做出复杂结构和形状,且成品的精度较差;后者是使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经过成型及烧结而制成金属材的技术。相较之下,粉末冶金法可以解决复杂形状零件成型的难题,然而,现有的粉末冶金法多以一次烧结来成型钛材或钛合金材,一次烧结成型的钛材或钛合金材其后续精密加工较为困难,且容易造成成型器具的高度损耗,使加工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如何降低钛与钛合金制品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并使钛与钛合金制品具备所需的机械性质,乃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钛基工件的制造方法,其能克服钛及钛合金在加工上的困难。并且,提供一种利用此制造方法所制成的钛基工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钛基工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氢化钛胚体;根据一第一温控模式对所述氢化钛胚体进行预烧结,以将所述氢化钛胚体脱氢化,而形成一钛原材;对所述钛原材进行机械加工,以形成所需形状的一钛预成型体;以及根据一第二温控模式对所述钛预成型体进行二次烧结,以形成一钛基工件,其中所述第二温控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温控模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对所述钛预成型体进行二次烧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钛基工件进行外观修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对所述钛基工件进行外观修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外观修整后的所述钛基工件进行后加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提供所述氢化钛基材的步骤中,还包括:将预定粒径的氢化钛粉末干压成型,以形成所述氢化钛胚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模式为以一特定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至800-900℃,并持温3小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模式为以所述特定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至1200-1300℃,并持温3小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升温速率为5℃/分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钛原材的线收缩率相对于所述氢化钛胚体为6-9%,所述钛基工件的线收缩率相对于所述氢化钛胚体为13-1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钛原材的密度为3.5-4.1克/立方公分,所述钛基工件的密度为4.45克/立方公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钛原材的孔隙率为15-20%,所述钛基工件的孔隙率为0.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钛原材的维氏硬度为90-110HV,所述钛基工件的维氏硬度约为200-250HV。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钛基工件,其是利用前述钛基工件的制造方法所制成,所述钛基工件的维氏硬度为200-250HV、拉伸强度为600-650MPa且降伏强度为500-55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驾驶室车辆的安全驾驶室
- 下一篇:养猪牧草饲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