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9026.1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臧海娟;孙磊;汪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3/34;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汤志和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回路 电路板 导体 连接结构 铜箔 回路连接 连接端 导电 电感 电感线圈 铅锡焊接 制造成本 电连接 起始端 终止端 倒U形 单根 可用 变压器 焊接 电路 穿过 印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路板及焊接在电路板上的至少1根电感回路导体。所述电感回路导体整体呈倒U形、导电且具有2个连接端。所述电路板上印刷有用于整个电路的导电用的铜箔。电感回路导体的2个连接端穿过电路板的相应过孔后通过铅锡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电路板的起始端铜箔、终止端铜箔电连接,使得单根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完成回路连接形成1匝电感回路线圈。电感回路导体可通过电路板形成串联连接,每1至10根串联连接的电感回路导体通过电路板串联连接完成回路连接而形成1至10匝电感回路线圈。电感回路线圈可用作变压器或电感的电感线圈。该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096612X、申请日为2015 年3月4日、发明名称为“电感回路导体及其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关电源的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通常开关电源包括一个铝合金制或钢制的长方体形外壳和一块固定在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外壳与电路板之间还设有散热片或者风扇等散热装置,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和开关电源的外壳上设有的螺孔可以将开关电源固定在电子设备上。电路板上安装有变压器、电感等电子元器件,如变压器内的绝缘缠绕在磁芯上的次级线圈以及电感的缠绕在绝缘管上的电感线圈均是用整圈的铜线一圈一圈缠绕来完成回路,这样的整圈缠绕的线圈使得发热量较大,且多圈缠绕使得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果较差,另外为了便于线圈的缠绕,线圈的直径必须设计得较小使得线圈的韧性较好来完成缠绕,而线圈的直径较小的话就需要增加线圈的匝数,那么线圈的匝数的增加就使得缠绕的工序同样增加,所述变压器及电感的加工工艺太过于复杂,制造成本过高,且线圈某个部位出现例如老化断裂等的问题时,需要更换整个变压器或电感。另外,整圈缠绕的线圈在绝缘设计上需要使用较多的绝缘胶布,成本也较高。
中国专利文献CN202178142U(申请号为201120273217.1,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变压器和汽车电源电路板。文献1的电感器或变压器,包括环形的磁芯、复数个U形导体和连接板,所述复数个U形导体沿磁芯的周向布置,分别反扣在磁芯的环体上。U形导体的内脚穿入磁芯的内孔,U形导体的外脚布置在环形磁芯的外周。所述连接板连接相邻U形导体的外脚与内脚,将全部U形导体串联成为绕组。文献1的电感器或变压器还包括隔板。所述的隔板是绝缘板。所述的隔板布置在磁芯与连接板之间。所述的隔板包括U形导体的过孔。所述U形导体的内脚和外脚穿过隔板上的过孔与连接板连接。每个U形导体包括1组沿磁芯周向并排布置的U形导电条,每个U形导体的U形导电条并联。同1组U形导电条的内脚相互靠在一起,外脚之间彼此散开。由于文献1的每个U形导体由1组并排布置的U形导电条构成,造成U形导体安装较为复杂,也即若要将同1组U形导电条的内脚相互靠在一起,必须设置专门的工装夹具。另外,这种内脚相互靠在一起、外脚之间彼此散的结构方式,不仅在使用中容易松动,而且更换也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较好、便于维修且制造成本较低的用于替代线圈的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使用该电感回路导体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变压器及电感的散热效果较好、制造工艺简单、便于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9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的集成电路构件
- 下一篇:LED电子灯具用铁基复合电路板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