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0338.4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忠;吴建开;李西雨;唐润红;张学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射阳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市康余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路管 集污 漏斗 池塘 悬浮颗粒 沉淀过滤池 排水管 沉淀颗粒 内循环水 排污系统 养殖系统 水泥池 养殖池 分路 毛刷 站管 过滤 方形内圆角 对角 表面油污 环境友好 进排水管 养殖成本 有效收集 鱼类粪便 集约化 进水管 排出水 排水孔 收集率 水位线 上端 残饵 坡度 鱼类 穿过 养殖 | ||
1.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养殖池、分路排污系统和进排水管三部分组成,含有方形内圆角水泥池、逆向进水口、站管、集污漏斗、带排水孔的方形防逃盖板、油膜排污孔、悬浮颗粒排污孔、悬浮颗粒通路管、沉淀颗粒排污口、沉淀颗粒通路管、沉淀过滤池、过滤池入水口、斜坡、第一过滤毛刷、第二过滤毛刷、第一沉淀过滤区、第二沉淀过滤区、第三沉淀过滤区、沉淀过滤池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养殖池为方形内圆角的水泥池,方形内圆角的水泥池设有坡度,逆向进水口在方形内圆角水泥池的对角处,排水管连接沉淀过滤池和悬浮颗粒通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漏斗与沉淀颗粒通路管相连,站管穿过集污漏斗中间与悬浮颗粒通路管相连,带排水孔的方形防逃盖板在集污漏斗正上方,站管在集污漏斗正中,油膜排污孔在站管上端,悬浮颗粒排污孔在站管下端,悬浮颗粒通路管与站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分路排污系统包含集污漏斗、站管、沉淀颗粒通路管、悬浮颗粒通路管和沉淀过滤池,集污漏斗在方形内圆角水泥池的正中,沉淀颗粒排污口在集污漏斗底部边缘,沉淀颗粒排污口与沉淀颗粒通路管相连,过滤池入水口与沉淀颗粒通路管相连,沉淀过滤池、第一沉淀过滤区与第一过滤毛刷之间有斜坡相连,第二沉淀过滤区、第三沉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毛刷、第三沉淀过滤区、沉淀过滤池出水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方形内圆角水泥池四周底部到集污漏斗有8%-10%的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方形内圆角水泥池沿池底四周铺设微孔增氧管,连接风机及液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漏斗为锥形,上设防逃盖板,防逃盖板上设排水孔,孔径0.5-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漏斗底部设出水口,出水口与沉淀颗粒通路管相连,沉淀颗粒通路管与沉淀过滤池相连,沉淀过滤池通过排水管与池塘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过滤池内设有斜坡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站管在距带排水孔的方形防逃盖板的30-50cm处及水位线上下端处设排水孔,站管与悬浮颗粒通路管相连,悬浮颗粒通路管与池塘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射阳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市康余水产科学研究所,未经射阳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市康余水产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03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产养殖用网箱进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养殖盒及自动投料养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