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检测引物及其可视化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8977.5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邱思鑫;李华伟;张鸿;林志坚;刘中华;纪荣昌;邱永祥;李国良;林赵淼;许泳清;罗文彬;许国春;汤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04;C12Q1/684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50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瘟病 lamp 检测 引物 及其 可视化 方法 | ||
1.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引物包括如下二对特异性引物对:
外引物F3:5'-ACCAGTTAAAGAATGACCCA-3';
外引物B3:5'-TGGCAATCCAAGGAATCC-3';
内引物FIP:5'-GTAACGACCATGCCTGTCCAGATTGTTGTCAATGAAATGGGT-3';
内引物BIP:5'-GCAGGCATTGCAGCATTGTTAACAATGATCACCAAAACGT-3'。
2.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甘薯薯瘟病菌基因组测序结果中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得到针对6个区域的二对特异性引物对,所述二对特异性引物对如下:
外引物F3:5'-ACCAGTTAAAGAATGACCCA-3';
外引物B3:5'-TGGCAATCCAAGGAATCC-3';
内引物FIP:5'-GTAACGACCATGCCTGTCCAGATTGTTGTCAATGAAATGGGT-3';
内引物BIP:5'-GCAGGCATTGCAGCATTGTTAACAATGATCACCAAAACGT-3';
步骤(2)进行甘薯薯瘟病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得到甘薯薯瘟病菌病原菌的菌液;
步骤(3)提取步骤(2)所得菌液中的甘薯薯瘟病菌病原菌DNA;
步骤(4)LAMP扩增:以经步骤(2)处理所得的菌液和步骤(3)处理所得的甘薯薯瘟病菌病原菌DNA为模板,在恒温条件下利用步骤(1)所得4条特异性引物进行LAMP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显色反应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甘薯薯瘟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取新鲜采集的薯瘟病害标本,洗净晾干,室内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有溢菌现象的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
无菌条件下切取病、健交界处的维管束数块,放在灭菌的载玻片上,滴上几滴无菌水使病组织块完全被浸泡,静置数分钟,用酒精灯烧过的接种环蘸取浸泡液一环在TTC平板上划线,倒置,28℃恒温箱培养24-48h,挑取单菌落于新鲜的TTC平板上划线1-2次,即可得到纯化菌株,保存备用;
步骤(2.2)菌株培养:将保存纯化的菌株活化接种于TTC平板上,置于28℃培养24-48h,挑取单菌落于新鲜NB培养基中,28℃,180r/min,培养16-18h,获得对数生长期的甘薯薯瘟病原菌的菌液,4℃保存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25μL的LAMP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含量如下:20mMTris-HCl、10mM(NH4)2SO4、8.0mMMgSO4、50mM KCl、0.8mM甜菜碱、1.4mmol·L-1dNTPs、Bst DNA聚合酶8U、1.6μmolL-1的FIP和BIP、0.2μmol·L-1的F3和B3、Tween-20wt 0.1%,1μL模板菌液或模板DNA,无菌双蒸水补充至25μL,在PCR管盖上加入2μL 1000×SYBR GreenⅠ,LAMP反应条件为65℃1h,85℃灭活10min,冰上终止反应,反应结束后瞬时离心,将1000×SYBR GreenⅠ离心到PCR管的底部,观察颜色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甘薯薯瘟病菌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LAMP反应结束后,显色反应的显色结果为绿色荧光的判断为阳性,显色结果为橙色的判断为阴性,或取5μL反应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现梯形条带的判断为阳性,无条带的判断为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89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