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2137.6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发;樊晓泽;徐涛;尹伟;陈善荣;宋卓能;张亚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3;C22C1/06;C22F1/04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吴莉莉 |
地址: | 51608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铝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6~8%的Si,1.5%~4.5%的Cu,0.2%~0.5%的Mg,0.3%~0.8%的Mn,0.2%~0.5%的Re,0.1%~0.2%的Ti,0.01%~0.05%的Sr以及80%~89%的Al,所述的Re为含Ce和La的混合稀土,在铝合金中引入了Ti、Sr、Ce和La稀土元素,有效地改善了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减少合金的凝固区间以及枝晶间距,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该稀土铝合金材料对成分要求较宽,毋需要高纯度的Al锭和添加昂贵的Zr、V、Y等合金,生产成本低,具有很高的产业化价值。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间接挤压铸造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汽车轻量化、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其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塑性好、导电导热性能优异以及抗蚀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3C产品、船舶以及化学工业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对铝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整体车身以及配件均采用铝合金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因而对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强韧的铝合金材料主要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类。变形铝合金通过压力加工手段减少了铸造缺陷,同时在变形过程中通过剪切应变和再结晶细化了晶粒,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但是变形铝合金对设备和工装模具要求高,制备工序繁琐,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的缺点。相较于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具有工序短、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尤其在制作结构复杂的铸件中得以体现,但铸造铝合金对合金性能要求严苛,需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凝固收缩率,否则铸造的产品难以成型或出现难以消除的缺陷。目前,A
356铝合金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铸造铝合金。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铝合金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并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相较于现有铝合金材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通过在铝合金中引入稀土元素,以提高铝合金的流动性,减少缩松、缩孔以及裂纹的萌生;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间接挤压铸造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目的:一种稀土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6~8%的Si,1.5%~4.5%的Cu,0.2%~0.5%的Mg,0.3%~0.8%的Mn,0.2%~0.5%的Re,0.1%~0.2%的Ti,0.01%~0.05%的Sr以及80%~89%的Al,所述的Re为含Ce和La的混合稀土。
进一步的,所述的Re中,Ce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成分:7.3%的Si,4.2%的Cu,0.31%的Mg,0.7%的Mn,0.27%的Re,0.13%的Ti以及0.01%的Sr,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Fe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15%。
本发明公开的稀土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质量百分比配制各个原料;
S2、将配制好的Al料、Si料和Mn料升温熔化,得到熔体A;
S3、向熔体A中添加Mg料,并使Mg料充分熔化,得到熔体B;
S4、将熔体B升温至750℃,然后添加Cu料和Re料,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熔体C;
S5、对熔体C除气净化,并加入精炼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2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