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光热pH温度三重敏感型的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55249.7 申请日: 2018-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9200285A 公开(公告)日: 2019-01-15
发明(设计)人: 王秉;姚舒婷;华称祥;单心怡;胡智文;万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1/00 分类号: A61K41/00;A61K9/06;A61K47/46;A61K47/36;A61P35/00;A61K31/704
代理公司: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代理人: 蒋文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凝胶 葡聚糖 酰化 红细胞 异丙基丙烯酰胺 阿霉素 制备 红细胞膜 金纳米棒 光热 纳米金溶液 柠檬酸三钠 改性处理 四氯金酸 敏感 纳米金 制药 还原 挤压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制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光热pH温度三重敏感型的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提取得到红细胞膜,然后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四氯金酸的方法获得尺寸为50 nm的纳米金溶液,再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处理得到马来酰化葡聚糖,接着将阿霉素、马来酰化葡聚糖、纳米金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发生反应制备得到阿霉素‑金纳米棒‑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溶液,最后将阿霉素‑金纳米棒‑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挤压进入红细胞膜,即可得到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热pH温度三重敏感型的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疾病之一,每年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肿瘤形成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目前己经成为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纳米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屏蔽药物的刺激性气味,通过外界条件认为控制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成本等。

红细胞膜作为新型纳米递药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安全,生物兼容性高,体内可降解等特点,最重要的是红细胞膜上含有CD47蛋白,此蛋白与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受体作用可避免巨噬细胞的吞噬,基于这一点我们可将其应用于抗肿瘤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用红细胞膜包裹抗肿瘤纳米凝胶制作成为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因为红细胞膜的独特优势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在体内可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避免被肝脾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达到体内长循环效果,进而可增加纳米凝胶在肿瘤组织部位的蓄积,增强纳米凝胶抗肿瘤效果。可以进一步保护机体正常组织免受抗肿瘤药物的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光热pH温度三重敏感型的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提取得到红细胞膜,然后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四氯金酸的方法获得尺寸为50 nm的纳米金溶液,再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处理得到马来酰化葡聚糖,接着将阿霉素、马来酰化葡聚糖、纳米金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发生反应制备得到阿霉素-金纳米棒-马来酰化葡聚糖- 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溶液,最后将阿霉素-金纳米棒-马来酰化葡聚糖- 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挤压进入红细胞膜,即可得到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光热pH温度三重敏感型的红细胞仿生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6~8周大小的ICR小鼠数只,使用毛细管进行眼球取血并在血中加入肝素抗凝,得到的全血在1-5℃,1800-2200 r/min离心8-12 min后去除上层的血清和其他血细胞层,得到的红细胞沉淀用冷处理后的1×PBS洗涤3~5次,备用。

在步骤1)中,加入肝素可以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从而阻止血液凝固;采用1×PBS洗涤红细胞沉淀作用在于调整适宜的pH缓冲,保证生物活性物质保持其最完整的特性。

2)向步骤1)得到的红细胞沉淀中加入相当于红细胞沉淀55-65倍体积的冷处理后的0.25×PBS低渗2~3 h;接着在9000-11000 r/min下离心15~20 min,弃去上层液体,下层淡粉色的沉淀即为红细胞膜,再用0.25×PBS反复洗涤3~5次使得提取的红细胞膜更为纯净,备用。

在步骤2)中,采用0.25×PBS洗涤红细胞膜作用在于调整适宜的pH缓冲,保证生物活性物质保持其最完整的特性。

3)将0.008-0.012wt%的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迅速加入1~1.2 mL0.8-1.2wt%的四氯金酸水溶液,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色,再煮沸7~10 min出现透明的橙红色,即得到直径为45-55 nm的纳米金溶液,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5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