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1265.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谢雷;李新喜;王燕;孙光爱;汪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0033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品池 固液界面 中子反射 恒温器 流动池 水循环 加载 加载装置 样品表面 液体流动 高分子聚合物 温度稳定性 保温状态 互不干扰 热量传递 实验成本 温度探头 循环水流 传热片 无干扰 液体池 扰动 固液 | ||
1.一种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加载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固定螺丝(2)、进水管 (3)、出水管(4)、温度探头接线(5)、液体池(6)、样品(7)、垫片(8)、水循环恒温器(9)、温度探头(10)、镉片Ⅰ(11)和镉片Ⅱ(12);
所述的固定支架(1)为中空的长方体框架,固定支架(1)的底面密封,固定支架(1)的四个侧面和一个顶面均开孔,固定支架(1)顶面的四个角位置开有均开有与固定螺丝(2)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的液体池(6)通过固定支架(1)侧面的开孔进入固定支架(1)内并放置在固定支架(1)的底面上,样品(7)放置在液体池(6)上,样品(7)的待测表面向下并朝向液体池(6),垫片(8)置于样品(7)上,垫片(8)为方形,垫片(8)的中间开有方形孔,样品(7)从垫片(8)方形孔中露出;液体池(6)、样品(7)和垫片(8)通过固定支架(1)顶部的固定螺丝(2)压紧在固定支架(1)内;
所述的液体池(6)包括液体池槽(61)、传热片(62)、隔热层(63)、样品池(64)、流动池(65)和注液孔(66),液体池槽(61)为顶端开口的方槽,传热片(62)为方形片,传热片(62)放置在液体池槽(61)内部,传热片(62)与液体池槽(61)焊接在一起,传热片(62)将液体池槽(61)分成样品池(64)和流动池(65)两个区域,传热片(62)密封流动池(65);液体池槽(61)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层(63);
所述的镉片Ⅰ(11)沿中子入射方向竖直贴在液体池(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镉片Ⅱ(12)沿中子入射方向竖直贴在垫片(8)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样品(7)暴露在中子场中;
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一端分别从与中子入射方向垂直的两个相对的侧面穿过隔热层(63)连通流动池(65),进水管(3)另一端与水循环恒温器(9)的出水口相连,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水循环恒温器(9)的回水口相连,温度探头(10)置于样品池(64)中心,温度探头(10)通过温度探头接线(5)与水循环恒温器(9)相连;
样品池(64)与进水管(3)或出水管(4)相同的侧面上开有注液孔(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池槽(61)的顶端表面、样品(7)和垫片(8)形状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1)的材料为航空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4)的材料为隔热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池槽(61)的材料为黄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热片(62)的材料为紫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子反射固液界面实验的温度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6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12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