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环素碳点荧光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2602.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臻;赵悦清;胡雪莲;赵鹏;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06;C09K11/06;G01N21/64;B01J20/281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环素 荧光分子 复合材料 印迹 制备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合成 偶氮二异丁腈 吸附功能材料 荧光检测信号 制备工艺科学 甲基丙烯酸 反应条件 高选择性 结合分子 吸附检测 印迹材料 印迹技术 水环境 溶剂 痕量 甲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环素碳点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CDs作为载体,以甲醇/水为溶剂,加入四环素、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合成了一种四环素碳点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以绿色稳定的碳点作为荧光检测信号,结合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合成了对四环素具较高选择性的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CDs@MIP。其制备工艺科学,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所制备的四环素吸附功能材料适用于水环境中痕量四环素的吸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光学传感材料制备技术及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点分子印迹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四环素识别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四环素类(TCs)因其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能力,低毒性,低成本和广谱抗菌活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兽医药领域。然而,残留的四环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食用动物肉类等产品可能会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另外,残留物也可能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更糟的是,水体和土壤环境也会受到污染。由于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毒性,很多国家已经限制使用四环素,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的残留限量作出严格规定,例如我国在一系列食品中明确规定了四环素的最低残留量,包括肝脏(300ppm),肌肉组织(100ppm),肾脏(600ppm),奶类(100ppm)和禽蛋类(200pm)。为了达到监测的目的,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各种方法来检测TCs,特别是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CE)和试纸比色法。然而,在这些方法中,通常需要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或是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这些缺点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合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与量子点荧光检测技术的高灵敏度,可制得新颖的、高效的多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大力提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并实现对水环境中痕量四环素的富集和检测,解决自然环境中提取和净化过程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相检测四环素碳点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采用CDs作为载体,合成了一种四环素碳点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碳点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10g柠檬酸(CA)溶解于40ml去离子水中,加入4.2g氢氧化镁(Mg(OH)2)及5ml乙二胺(EDA),进行碳化聚合反应,所得的产物经透析、冷冻干燥,即得高荧光碳点(CDs),避光,密封置于4℃冰箱中保存。
(2)将步骤(1)中得到的1-7mg碳点(CDs)加入到5ml甲醇-水溶液中,超声处理使之溶解并分散均匀,然后先加入四环素和甲基丙烯酸,再加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超声处理使之溶解并分散均匀,通氮气除氧后密封,于60℃水浴中热聚合18-24h;所述四环素0.05-0.15mmol,偶氮二异丁腈0.06-0.08mmol,甲基丙烯酸0.2-1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4-8mmol;
(3)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甲醇进行超声离心,除去未反应物,于烘箱中50℃干燥,将得到的块状聚合物进行研磨,过200目筛,用索氏提取器以甲醇-冰醋酸溶液洗脱,除去模板分子,于烘箱中50℃干燥后,得到荧光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进一步,步骤(1)碳化聚合反应为200℃下反应3h。
进一步,步骤(1)碳化聚合反应后的产物透析48h、冷冻干燥24h。
进一步,步骤(2)中TC与CDs荧光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44.443:1-7。
进一步,步骤(2)中甲醇-水的体积比为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26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