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2978.5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青;梅艳钢;黄戒介;房倚天;张永奇;宋双双;李莉;李翔宇;聂伟;余中亮;刘哲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01F7/44;C01F7/20;C01F7/1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硅 催化气化 负载催化剂 含铝溶液 耦合气化 高铝粉 氧化铝 粗液 浸出 碱金属碳酸盐溶液 碱金属 高温水热反应 催化剂混合 回收催化剂 氢氧化铝 高铝煤 制备 催化剂 洗涤 能耗 | ||
一种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是将高铝煤与含Na或K催化剂、含Ca催化剂混合,混合后得到负载催化剂的高铝粉煤,负载催化剂的高铝粉煤在高温下催化气化后,得到催化气化灰,通过直接浸取得到含铝粗液与Al浸出残渣,含铝粗液通过脱硅得到脱硅后的含铝溶液与脱硅残渣、脱硅后的含铝溶液进行碳分、再经过滤、洗涤制备氢氧化铝与碱金属碳酸盐溶液,Al浸出残渣与脱硅残渣进行高温水热反应脱碱金属,回收催化剂。本发明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灰的综合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铝煤中主要含铝矿物质为高岭石(Al2O3·2SiO2·2H2O)和勃姆石(AlOOH),作为潜在的氧化铝提供者和铝土矿替代者,从煤灰中提取氧化铝能够实现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大大减少煤灰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因而,从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具有重要意义,正成为多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研究重点。
目前煤灰提取氧化铝的工艺较多,主要分为酸法、碱法和焙烧活化法。但主要以燃煤电厂燃烧灰为原料,燃烧过程中,煤中Al矿物质经过高温后生成反应性较差的莫来石、刚玉类物质,需要强酸、酸碱在高温、高压下消解,或通过活化剂高温焙烧活化后才能实现较高的Al的浸出率,导致能耗和成本居高不下。而催化气化过程中,添加的碱金属催化剂能与煤中的铝硅矿物质反应,生成反应活性相对较高的硅铝酸盐和霞石类化合物,使Al的浸出相对容易。因此利用催化气化灰提取氧化铝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此,新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煤灰提取氧化铝(CN 103351014 A)与含铝化合物(CN 103349994 A)的专利,催化气化灰通过水溶回收部分催化剂,再向残渣中添加碱土金属Ca,焙烧后通过碱溶液浸取实现Al的浸出。该工艺相对于传统燃烧灰提取氧化铝具有明显优势,但该工艺仍然需要向催化剂回收残渣中添加碱土金属Ca,且需要高温焙烧后才能实现Al的回收,存在焙烧温度高,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因而开发一种低能耗,环境友好的煤灰提取氧化铝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成本低的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负载碱金属Na、K和碱土金属Ca的高铝煤在高温下催化气化,气化的同时完成灰的活化过程,得到已经活化过的催化气化灰,活化后的催化气化灰无需进一步活化,可通过水、稀碱、稀Na2CO3溶液直接浸取得到含铝粗液,再通过添加Ca(OH)2脱硅、碳分、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铝产品,铝浸出后的残渣与脱硅残渣通过高温水热反应,碱金属浸出到溶液,实现碱金属催化剂回收。
本发明是一种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高铝煤与含Na或K催化剂、含Ca催化剂混合,混合后得到负载催化剂的高铝粉煤,负载催化剂的高铝粉煤在高温下催化气化后,得到催化气化灰;
(b)催化气化灰通过直接浸取得到含铝粗液与Al浸出残渣;
(c)含铝粗液通过脱硅得到脱硅后的含铝溶液与脱硅残渣、脱硅后的含铝溶液进行碳分、再经过滤、洗涤制备氢氧化铝与碱金属碳酸盐溶液,氢氧化铝焙烧得到氧化铝;
(d)Al浸出残渣与脱硅残渣进行高温水热反应脱碱金属,回收催化剂。
所述步骤(a)中含Na或K催化剂为Na、K的碱或碳酸盐。含Ca催化剂为Ca(OH)2、CaO或CaCO3。
所述步骤(a)中Na或K金属负载量为煤灰重量的0.8-1.6倍,以Ca/Si质量比为1.1-2.2添加金属Ca,Si是高铝煤中所含的Si。
所述步骤(a)中催化气化灰主要组成为偏铝酸盐、铝酸盐、低硅铝比的硅铝酸盐、硅酸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2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化炉顺控一键空试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焦炉荒煤气氨水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