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3061.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6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亮;赵俊朋;胡亚军;包佳健;王振;李辉光;李卫兵;梁师嵩;朱冬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2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接地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各车辆与接地轨之间的至少一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接地检测电路分别均包括两个接地检测装置、两个接地牌、两个接地靴;两个接地检测装置、两个接地牌、两个接地靴分别三者一一对应;各接地检测电路中:各接地检测装置分别均包括接地检测本体电路和外变压器,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分别应用导线缠绕于对应外变压器的原边,各外变压器的副边上分别缠绕导线,且该导线的一端对接对应接地靴,以及该导线的另一端对接对应接地牌;两个接地牌之间通过导线对接;各接地靴分别工作于接地轨上;两个接地牌中任选一个通过导线对接对应车辆;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中分别均包括继电器输出触点,同一车辆所对应各组接地检测电路中、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中继电器输出触点彼此串联,并对接该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
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分别均包括连接器J1、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过流保护熔断器F1、触动按钮开关SW1、继电器输出触点、反激式变压器T1、发光二极管LED1、铁芯电感K1、MOS开关管Q1、晶体三极管Q2、光耦OC1、电阻R1-R20、压敏电阻TZ1-TZ3、左侧运放器QA1A、右侧运放器QA1B、极性电容C1、电容C2-C6、极性电容C7、电容C8、电容C9、极性电容C10、电容C11、稳压二极管CR1、整流二极管CR2-CR5、稳压二极管CR6、整流二极管CR7-CR8、光敏二极管CR9;
其中,连接器J1上有12个接线端,连接器J1的1号接线端依次串联电阻R18、电阻R19、过流保护熔断器F1后,对接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依次串联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1后接地;同时,晶体三极管OC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4后,对接铁芯电感K1的正极,铁芯电感K1的负极接地;继电器输出触点的设置位置与铁芯电感K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继电器输出触点的两端分别对接连接器J1上10号接线端、11号接线端;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右侧运放器QA1B的输出端相对接,同时,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13、电阻R12后,对接连接器J1的7号接线端;电阻R12与电阻R13之间的连接位置对接右侧运放器QA1B的正向输入端;右侧运放器QA1B的正极电压端对接左侧运放器QA1A的正极电压端,同时,右侧运放器QA1B的正极电压端串联电阻R4后,对接过流保护熔断器F1上与晶体三极管Q2相对接的端部;以及右侧运放器QA1B的正极电压端串联电容C5后接地;右侧运放器QA1B负极电压端接地;右侧运放器QA1B的负向输入端串联极性电容C10后接地;同时,右侧运放器QA1B的负向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17、电阻R16后对接左侧运放器QA1A的输出端;电阻R16与左侧运放器QA1A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位置依次串联整流二极管CR7、稳压二极管CR6后接地;电阻R17、电阻R16之间的连接位置对接整流二极管CR7、稳压二极管CR6之间的连接位置;左侧运放器QA1A的负极电压端接地;左侧运放器QA1A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串联电容C9、电阻R9后,分别接地;同时,左侧运放器QA1A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5、并对接于晶体三极管Q2集电极;左侧运放器QA1A的负向输入端串联电容C8后,对接左侧运放器QA1A的输出端;同时,左侧运放器QA1A的负向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6、电阻R8后,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反馈端I;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FB串联电阻R2后,对接连接器J1的7号接线端;同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反馈电压端VFB对接光耦OC1的集电极;光耦OC1的发射极分别对接连接器J1的2号接线端、3号接线端、以及接地;同时,光耦OC1的发射极串联电容C4后,对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反馈端I;以及极性电容C1与压敏电阻TZ3相并联,该并联结构的一端对接光耦OC1的发射极,该并连结构的另一端对接过流保护熔断器F1与电阻R19之间的连接位置;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对接连接器J1的7号接线端;同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串联电容C6后接地;以及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由此串联电阻R7、电容C3后接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调频输出端RT/CT串联电容C2后接地;同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调频输出端RT/CT对接电阻R7、电容C3之间的连接位置;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GND接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OUT串联电阻R3后,对接MOS开关管Q1的栅极;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控制电压端VCC分别串联电容C5、极性电容C7、稳压二极管CR1后,分别接地;同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的控制电压端VCC对接右侧运放器QA1B的正极电压端;MOS开关管Q1的源极对接电阻R6与电阻R8之间的连接位置;同时,电阻R6与电阻R8之间的连接位置串联电阻R11后接地;MOS开关管Q1的漏极串联压敏电阻TZ2后,对接电阻R6与电阻R8之间的连接位置;同时,MOS开关管Q1的漏极依次串联整流二极管CR3、压敏电阻TZ1后,对接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整流二极管CR3与压敏电阻TZ1之间的连接位置对接反激式变压器T1上其中一侧线圈上的一接线端,该侧线圈的另一接线端对接连接器J1的6号接线端;反激式变压器T1上另一侧线圈上的一接线端串联整流二极管CR4后接地,该侧线圈的另一接线端对接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上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芯片U1输出端OUT相对接的端部串联整流二极管CR2后接地;电阻R3上与MOS开关管Q1栅极相对接的端部串联电阻R10后接地;
电容C11、电阻R20、整流二极管CR8、光敏二极管CR9四者相并联,连接器J1的8号接线端依次串联触动按钮开关SW1、电阻R1对接该并联结构的其中一端,该并联结构的另一端对接连接器J1的9号接线端;连接器J1的4号接线端串联整流二极管CR5后接地;连接器J1的12号接线端接地;连接器J1的5号接线端对接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
同时连接器J1上5号接线端、6号接线端分别对接缠绕于对应外变压器原边上导线的两端;同时,连接器J1上7号接线端与8号接线端之间短接;连接器J1上3号接线端与9号接线端之间短接;连接器J1上1号接线端、2号接线端分别对接外部电源的正极、负极;
同一车辆所对应各组接地检测电路中、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中继电器输出触点通过对应所连器J1的10号接线端、11号接线端彼此串联,并对接该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
检测方法分别针对各列车辆,执行如下检测操作:
根据接地靴脱离接地轨、使得对应接地检测本体电路所对应的接地电阻阻值大于预设阈值阻值;分别针对车辆所对应的各组接地检测电路,判断其中各接地检测本体电路所对应的接地电阻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阻值,是则对应接地检测本体电路延迟预设时长后,控制对应继电器输出触点断开,进而向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进行报警;
其中,在延迟预设时长之内,若对应接地检测本体电路所对应的接地电阻阻值变化为不大于预设阈值阻值,则取消延迟后的报警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30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辅助电极漏电测试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