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箱的板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3888.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波利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40;B32B9/00;B32B9/04;B32B27/06;B32B27/20;B32B27/32;B32B33/00;B32B37/15;B32B38/00;B65D65/4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层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板材结构 保温箱 外表层 单通 开口面 小孔 制备 三维纳米结构 聚氨酯分子 聚乙烯外壳 保温效果 单侧开口 开口方向 封闭面 附着 光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箱的板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板材结构包括保温层和设置在保温层两侧的外表层,外表层的外侧为光滑的平面,内侧固定有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包括封闭面和开口面,开口面布满单侧开口且开口方向一致的小孔,小孔与保温层相接触,通过在外表层的内侧固定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提供了一种比表面积极大的三维纳米结构,有利于保温层聚氨酯分子的附着,使保温层与聚乙烯外壳结合紧密,不易分离,有效提高保温箱的保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一种保温箱的板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箱大多由外壳和填充在外壳内部的发泡材料构成,由于发泡材料多为强极性高分子材料,例如聚氨酯,而外壳多为非极性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所以发泡剂固化后形成的保温层对外壳的附着力不强,从而容易导致作为保温层与外壳分离,影响保温箱的保温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对外壳的内侧喷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小颗粒,制造粗糙表面,从而有利于聚氨酯的附着,但是喷粉操作难以保证覆盖均匀,喷粉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聚氨酯的附着,而且此方法增大的比表面积十分有限,因此聚氨酯的附着力依然不高,脱层现象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密、保温效果好的保温箱的板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温箱的板材结构,包括保温层和设置在保温层两侧的外表层,所述外表层的外侧为光滑的平面,内侧固定有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所述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包括封闭面和开口面,所述开口面布满单侧开口且开口方向一致的小孔,所述小孔与保温层相接触。
所述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厚度3-5微米。
所述小孔的孔径为600-800纳米。
所述小孔的孔深为1-2微米。
所述外表层由聚乙烯、辅助树脂和增强剂制成,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00:1-2:0.1-0.6。
所述辅助树脂为聚乳酸、聚碳酸酯、聚酰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增强剂为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发泡剂熟化形成。
一种制备所述保温箱的板材结构的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实际需求剪裁铝箔,用丙酮和乙醇分别超声波震荡清洗5分钟,然后用浓度为0.5-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至表面有气泡析出;
2)对步骤1)处理后的铝箔进行电化学抛光直至表面呈镜面光滑,电压为12伏,抛光液为高氯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高氯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
3)将步骤2)处理后的铝箔置于恒温水浴槽,温度20-25℃,同时设置搅拌器,搅拌速度为800r/min,以另一铝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5-2.0mol/L的硫酸溶液,电压25-30伏,氧化完成后以1.8%铬酸和6.0%磷酸的混合溶液浸泡除膜,即完成一次阳极氧化;
4)将步骤3)制得的铝箔再一次重复步骤3)的操作,即完成二次阳极氧化;
5)将电源的正负极对换,设置电压为15-20伏,使铝箔从铝基体上脱离,即制得单通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6)将所述聚乙烯、辅助树脂和增强剂加入搅拌机中,60-100r/min低速搅拌5-10分钟,即制得外表层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波利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波利马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3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皮水泥制备工艺
- 下一篇:新型散热型隔热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