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棒自动检测设备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9516.4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5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马芳;段明义;郑富娥;张文;卢印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多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1 | 代理人: | 武顺营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棒 自动检测 设备 控制系统 | ||
一种硅碳棒自动检测设备的控制系统,适用于一种U形硅碳棒自动检测设备,所述的U形硅碳棒自动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输送带,上料机械手,控制系统,通电变压器,检测台,下料机械手,下料输送带;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市电接入线,市电空气开关,分线器,接线端子,动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主控制器,按钮开关,触摸屏,开关电源,控制箱;具有能够实现U形硅碳棒的自动检测,并记录或输出检测数据,检测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因高温产生的人员或物品的损害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加热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U形硅碳棒进行成品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硅碳棒,是一种新型电加热元件,以加热温度高,耐氧化,加热速度快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硅碳棒是采用碳化硅为原料,经过成型,定型,烘干,烧结而成,其形状有直棒,U形,矩形等,大多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加热部分,另一部分为导电部分;导电部分一般位于整个硅碳棒的两端部,导电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加热的周围环境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导电部分和加热部分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一起;硅碳棒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与金属电阻丝的发热有本质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硅碳棒在通电发热过程中,其电阻率随着温度的不同而呈非线性变化;在室温至800°C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迅速减小,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其电阻率开始增大,并且增加的幅度愈来愈高,因此,在硅碳棒成品的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段,分别进行检测,以保证硅碳棒成品在使用中的性能稳定;现有的硅碳棒的成品的检测大多采用人工分段检测,也就是采用人工摆放,人工接通电源,人工调节电压,人工记录温度记录,人工取下;这样工作效率低,硅碳棒一般都是细长棒,物理性能脆,容易产生破损和折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电后的硅碳棒温度高,人工操作容易造成人员和物品的损伤;硅碳棒的通电和升温是一个非线性过程,人工记录精确度低,造成检测参数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硅碳棒成品检测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U形硅碳棒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带,上料机械手,控制系统,通电变压器,检测台,下料机械手,下料输送带;所述的上料输送带安装在检测台的进料端,其出料端与上料机械手的抓取位置相对应,其动力控制和信息传输部分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上料机械手安装在上料输送带与检测台之间,其机械手的抓取位置和卸料位置分别与上料输送带的出料端的硅碳棒定位位置和检测台的上料装夹位置相对应,其机械手的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其机械手的气动系统与本设备的气动系统连接,机械手的气动系统的控制电路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上料机械手的各个机械臂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抓取机械手的上升和下降和旋转;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本设备的各个功能部分上,能够控制本设备的运行模式及各个功能部分的相互协作以及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与各个功能部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通电变压器安装在检测台附近,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通电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输入端为市电电压,输出端有3个以上,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分别与检测台上的通电导轨的不同导电段连接,最高电压小于36伏;所述的检测台安装在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之间,能够在进料端接收并装卡U形硅碳棒,并通电检测并能够将检测信息分别存储和输出,并判断其与标准参数的差别后将U形硅碳棒从检测台的进料端输送到检测台的出料端;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安装在检测台的出料端,其抓取机械手的抓取位置与检测台的出料端的U形硅碳棒定位位置相对应,并和下料输送带的收料位置相对应,其机械手的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其机械手的气动系统与本设备的气动系统连接,机械手的气动系统的控制电路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下料机械手的各个机械臂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抓取机械手的上升和下降和旋转;所述的下料输送带安装在下料机械手的一侧并位于检测台的出料一端,其收料位置与下料机械手的抓取机械手的位置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未经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9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刹车盘加工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脉输液管装配总成的自动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