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及高密度发酵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8534.9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坤;李峰;林初文;沈志强;付强;李书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嗜血 杆菌 培养基 高密度 发酵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及高密度发酵培养方法。本发明得到利于副猪嗜血杆菌培养的培养基组分:葡萄糖2.5 g/L,蛋白胨10.0 g/L,酵母粉10.0 g/L,K2HPO4 2.5 g/L,NaCl 5.0 g/L,三甲基甘氨酸1.5 g/L,氯化胆碱1.0 mL/L,VB1 30.0 mg/L,VH 10.0 mg/L,NAD 50 mg/L,3.0%牛血清,余量是水;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培养基组分的副猪嗜血杆菌发酵培养方法,在不含辅酶培养基中以牛血清作为限制性生长因子,建立电容值与牛血清消耗的线性关系,则可实时调节牛血清补加速率并维持在一定浓度。采用该方法,副猪嗜血杆菌活菌数目均达到x1010 CFU/mL以上,实现了其高密度发酵,且该方法可应用于多种情形副猪嗜血杆菌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及高密度发酵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及世界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细菌传染病之一。目前证实主要影响5~8周的仔猪,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以上,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目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成本高、培养密度低等问题造成其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了该疫苗的使用。因此,研究一种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及发酵方法得到的活菌数目最大值基本都在x109,例如CN103232962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酵母粉、大豆胨、麦芽糖、NaCl、K2HPO4、NAD和牛血清,余量是水,pH7.0-7.4,活菌数目最大值为3x109;CN106282075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培养副猪嗜血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其包含有如下的组分: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葡萄糖、酵母粉、牛血清和辅酶Ⅰ,活菌数目最大值为3x109。此外,由于在发酵过程中,牛血清的含量会减少,影响发酵效果,当前没有合适的实时调节血清补加速率将血清浓度维持一定水平的发酵方法,这都极大限制了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得到利于副猪嗜血杆菌培养的培养基组分,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培养基组分的副猪嗜血杆菌发酵培养方法,基于电容值与血清添加量的线性关系,可实时调节血清补加速率将血清浓度维持在设定值,通过该方法副猪嗜血杆菌活菌数目达到x1010CFU/mL以上,实现了其高密度发酵。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按照重量/体积计,葡萄糖2.0~3.0g/L,蛋白胨8.5~13.0g/L,酵母粉7.5~12.5g/L,K2HPO4 1.5~3.0g/L,NaCl 3.5~7.0g/L,三甲基甘氨酸1.0~2.5g/L,氯化胆碱0.5~1.5mL/L,VB1 25.0~35.0mg/L,VH 8.5~12.0mg/L,NAD 45~55mg/L;按照体积比计,2.0~4.0%牛血清,余量为水。
更优的,副猪嗜血杆菌培养基,培养基组份,按照重量/体积计,葡萄糖2.5g/L,蛋白胨10.0g/L,酵母粉10.0g/L,K2HPO4 2.5g/L,NaCl 5.0g/L,三甲基甘氨酸1.5g/L,氯化胆碱1.0mL/L,VB1 30.0mg/L,VH 10.0mg/L,NAD 50mg/L;按照体积比计,3.0%牛血清,余量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8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