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1322.6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5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华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种子 智能 种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包括机架、控制装置、检测装置、至少一个种子排料器、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种子排料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排料器内包括种子箱、第一排料单元和第二排料单元,所述第一排料单元和所述第二排料单元在种子排料器内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料单元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刮料输送带,所述第二排料单元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刮料输送带,所述第一刮料输送带上和第二刮料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刮板。该智能种植机不漏种、效率高,结构简单,耗能低,更适于田间作业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机械,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种植农作物的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颗粒类种子如玉米、花生、棉花、豆类、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大多是人工撒种或是机械式的播种,人工撒种效率低且撒种不均匀,容易造成漏种和重复撒种,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或是增加种植成本。机械式播种相比人工撒种方式使得播种效率有较大的提高。通常的机械式播种是由拖拉机拖动机械式种植机进行种植,测速、株距定位、放种子,全靠机械部件完成,既笨重又易损坏机器、损坏种子、漏种、精度不高、速度慢,最后影响产量、效率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式的、智能化的种植机,将电子控制技术引入种植作业中,以实现精准播种、不漏种、效率高、结构简单、一机多用、耗能低的目的,更适于田间作业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能够根据不同的种子,按农艺要求进行株距、行距、密度的调整,作业时不会漏种、不伤种,播种速度快,精准种植,大大方便了农业的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包括机架、控制装置、检测装置、至少一个种子排料器、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种子排料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排料器内包括种子箱、第一排料单元和第二排料单元,所述第一排料单元和所述第二排料单元在种子排料器内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料单元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刮料输送带,所述第二排料单元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刮料输送带,所述第一刮料输送带上和第二刮料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刮板。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输送带测速编码器,该输送带测速编码器用于检测第一刮料输送带和第二刮料输送带的行进速度,控制装置根据检测的行进速度与预先设定的株距运算比较后,将控制参数输出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度,以调节第一刮料输送带和第二刮料输送带的行进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种子在位检测器,该种子在位检测器包括第一种子在位检测器和第二种子在位检测器,所述第一种子在位检测器设置在第一刮料输送带最上端的刮板侧方,所述第二种子在位检测器设置在第二刮料输送带最上端的刮板侧方,所述第一种子在位检测器和第二种子在位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刮板输送带最上端的刮板和第二刮板输送带最上端的刮板是否存在种子,控制装置根据第一种子在位检测器和第二种子在位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决定运转第一排料单元和第二排料单元的一个,以确保种子投送。
进一步地,所述种子排料器还可包括置于种子箱上方的至少一个种子大储存箱和种子箱存量传感器,当种子箱的存量传感器检测到种子箱种子少于预定量后,控制装置开启种子大存储箱往各个种子箱加料,加满后停止,以保证连续长久的播种。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行走测速装置,该行走测速装置包括行走检测轮和测速编码器;所述测速编码器根据行走检测轮的转速来检测所述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的行进速度,或者通过与智能拖拉机的通信获取拖拉机行进速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类种子智能种植机还包括开沟器、下料通道、刮填板和压实泥土轮,开沟器可调节入地的深度,所述下料通道位于开沟器后侧,种子播下后,由刮填板刮泥覆盖种子,并根据需要平整合适的地面曲面,最后由压实泥土轮轻压,完成播种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漏种,结构非常简单可靠,需要的动力极少,实现种植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华,未经黄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1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