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5929.1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3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嘉宜;徐睿杰;雷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B29C48/92;H01M2/16;H01M2/14;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族聚酮 微孔膜 制备 流延膜 电池 热尺寸稳定性 热处理 安全隐患 技术缺陷 吹塑成 隔离膜 冷拉伸 热定型 热拉伸 闭孔 熔融 微孔 挤出 | ||
本发明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脂肪族聚酮熔融挤出或吹塑成初始流延膜后,将所述初始流延膜依次经过热处理、冷拉伸、热拉伸和热定型后得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孔隔离膜具有闭孔温度较低,高温热尺寸稳定性不佳,在电池运行容易又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烯烃微孔膜作为隔离膜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隔离膜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大约占整个锂电池成本的18-30%。其性能的好坏对锂电池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制约锂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锂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锂电池的发展要求,隔离膜应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优异的热稳定性、较好的微孔分布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
目前,锂离子电池隔离膜主要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结晶型聚烯烃材料,但是这两种聚烯烃隔膜都存在缺点和不足。隔离膜在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高温下不能保持形状,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电池发生短路,会处于危险状态,而聚丙烯和聚乙烯由于熔点较低,高温下微孔膜尺寸稳定性不能保持,因此具有较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热致相分离法(湿法)是制备聚烯烃微孔膜是常用方法之一。将聚烯烃树脂和长链烷烃溶剂混合成均一溶液在模头挤出,后经拉伸成薄膜再抽提溶剂干燥得到微孔膜。如专利CN201210105083.1、CN102152514A、都提及用该法制备聚烯烃微孔膜。其中专利CN201210105083.1中提及用10~40份聚乙烯材料和环烷烃、白油、液体石蜡中等几种的混合物作为稀释剂混合挤出,经预抽提,拉伸、抽提稀释剂、定形、退火制备锂电池隔离膜。其中专利CN102152514A提及到用20wt%的高密度聚乙烯和80wt%的液体石蜡作为芯层挤出,40wt%的聚丙烯和60wt%的混合油(石蜡油:十一烷:苯甲酸甲酯=10:2:1)作为表层挤出,共挤出得到薄片,拉伸后用二氯甲烷清洗,干燥后可得到透气值450s/100cc的多层复合微孔膜。以上制膜过程复杂且都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成本较高,不符合环保理念。
熔融拉伸法(干法)制备聚烯烃微孔膜,不需使用有机溶剂可制备得到聚烯烃微孔膜。CN201310671834.0将聚烯烃树脂与辅助添加剂共混挤出挤出的铸片,经退火处理、拉伸后制备具有微孔结构的隔膜。专利CN102956859A采用一步热拉制备聚烯烃微孔膜,用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通过三层共挤出,流延和熔体拉伸得到三层聚烯烃基膜,将所得基膜在130℃下拉伸100%得到三层聚烯烃复合微孔膜。但是受限于聚烯烃材料本身熔点低的缘故,以上专利得到隔离膜的闭孔温度较低,高温热尺寸稳定性不佳,在电池运行过程更容易增加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闭孔温度高,高透气率、高破膜温度,高热尺寸稳定性的微孔隔离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脂肪族聚酮微孔膜,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脂肪族聚酮熔融挤出或吹塑成初始流延膜后,将所述初始流延膜依次经过热处理、冷拉伸、热拉伸和热定型后得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
作为优选,所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的Gurley值为420s-520s。
作为优选,所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的孔隙率为35%-48%。
作为优选,所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的140℃热收缩率为5.5%-8%。
作为优选,所述脂肪族聚酮微孔膜的破膜温度为208℃-212℃。
更优选的,所述的脂肪族聚酮熔融指数为2~5g/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5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