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8115.3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0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姚亮;王华;李世柱;孙永青;陈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13 | 分类号: | G06T7/13;G06T7/1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段 行驶轨迹 转换算法 线面 农机 锯齿 边线 单位线段 平滑处理 融合算法 算法实现 业务逻辑 第三方 轨迹点 函数库 接口处 缓冲 调用 嵌入 地块 集合 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包含以下步骤:A、单位线段缓冲,逐个连接轨迹点,形成若干线段的集合,对每个线段沿方向生成矩形;B、调用多边形融合算法对上一步生成的矩形进行逐一融合;C、地块多边形的边线平滑处理,补偿接口处的锯齿漏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减少第三方函数库的依赖;二、提高运行速度;三、可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嵌入业务逻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GIS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背景技术
当前相似的算法有ARCGIS和GEOSERVER的BUFFER缓冲区算法。这些算法普遍存在以下缺陷:执行速度较慢,大量并发运行时消耗较多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包含以下步骤:
A、单位线段缓冲,逐个连接轨迹点,形成若干线段的集合,对每个线段沿方向生成矩形;
B、调用多边形融合算法对上一步生成的矩形进行逐一融合;
C、地块多边形的边线平滑处理,补偿接口处的锯齿漏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融合算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1)将中间有空洞的复合多边形分为“表多边形”和“里多边形”,分别处理,多边形位置关系包括:相离、包含、相交(切)、闭环(产生里多边形)、贯穿;2)两个复杂多边形A和B融合时,先进性A表和B表的“表聚合”,再进行A里和B里的“里叠加”,再进行A表和B里以及B表和A里的“里缩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里叠加”操作是获取两个“里多边形”重叠的部分构建成新的“里多边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里缩减”操作是获取“表多边形”与“里多边形”的边界交点,然后保留“表多边形”被包含的边界部分,舍弃“里多边形”被包含的边界部分,在交点出重新排列边界交点,得到新的“里多边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表聚合”操作是获取两个“表多边形”的边界交点,然后过虑掉被包含的端点,在交点处重新排列边界端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减少第三方函数库的依赖;二、提高运行速度;三、可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嵌入业务逻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农机行驶轨迹的线面转换算法,第一步:单位线段缓冲,逐个连接轨迹点,形成若干线段的集合,对每个线段沿方向生成矩形。
第二步:调用多边形融合算法对上一步生成的矩形进行逐一融合。
第三部:地块多边形的边线平滑处理,补偿接口处的锯齿漏缺。
其中,核心部分在于多边形融合算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将中间有空洞的复合多边形分为“表多边形”和“里多边形”,分别处理;
2.多边形位置关系包括:相离、包含、相交(切)、闭环(产生里多边形)、贯穿
3.两个复杂多边形A和B融合时,先进性A表和B表的“表聚合”,再进行A里和B里的“里叠加”,再进行A表和B里以及B表和A里的“里缩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