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防倒流泵壳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6094.5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常志荣;刘青松;曹延发;王超;唐叔建;赵静;祁静;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6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孙威;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反应堆冷却剂 泵壳结构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防倒流 管体 泵壳本体 输送介质 逆止阀 排出 吸入 管道布置 反应堆 环腔 内腔 装配 维修 外部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的防倒流泵壳结构,包括:泵壳本体、管体以及逆止阀组件;管体的外部与泵壳本体之间的环腔形成用于输送介质的第一流道,管体的内部与逆止阀组件的内腔形成用于输送介质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连通,其中:所输送的介质由第一流道吸入,经第二流道排出,所输送的介质为径向吸入、径向排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实施本发明的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防倒流泵壳结构,能够减少管道布置,有效降低LOCA事故的风险,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结构合理,装配便捷,易于维修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防倒流泵壳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核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是一回路的驱动设备,主要作用是驱动一回路冷却剂流动,其可靠的运转是核电站连续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核反应堆冷却剂泵的泵壳通常采用蜗壳式结构,在叶轮的作用下可不断的将输送介质进行吸入和排出作业,其中:流通出口和流通入口均设置相应的管道构成一回路的承压边界。
该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管道占用空间大,无法形成紧凑型布置,且管道破裂造成LOCA(冷却剂失水事故),事故的风险较大。此外,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其它具有进出口流道的泵壳结构,通常仅设计叶轮与导叶所构成的相应流道结构,并不会对泵壳进出口的结构进行设计。同时,泵壳进出口的结构设计是泵壳结构紧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防倒流泵壳结构,能够减少管道布置,有效降低LOCA事故的风险,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结构合理,装配便捷,易于维修和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冷却剂泵的防倒流泵壳结构,包括:能够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连的泵壳本体;装设在泵壳本体内部的管体;以及装设在泵壳本体的内部,与管体的一端部相连的用以防止介质发生倒流的逆止阀组件;管体的外部与泵壳本体之间的环腔形成用于输送介质的第一流道,管体的内部与逆止阀组件的内腔形成用于输送介质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连通,其中:所输送的介质由第一流道吸入,经第二流道排出,所输送的介质为径向吸入、径向排出。
其中,泵壳本体为整体锻造,用以消除径向吸入、径向排出的所输送介质一回路中的承压焊缝。
其中,泵壳本体包括:直段和接连在直段上的L型段,直段和L型段为整体锻造,用以消除径向吸入、径向排出的所输送介质一回路中的承压焊缝。
其中,逆止阀组件包括:逆止阀本体;装设在逆止阀本体内部的能够在一定旋转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的逆止阀;以及用以将逆止阀本体紧固在泵壳本体内壁上的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固连在泵壳本体的内壁上。
其中,逆止阀本体为两端设有开口的腔体结构,其一端开口为用以装配水力部件的第一承插接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为用以连接管体的第二承接插口。
其中,第一承插接口的外周凸设有支耳,螺钉穿过支耳固连在第一支撑块上。
其中,管体为弯管,弯管包括:弯管本体和用以对弯管本体进行限位的支撑环,其中:弯管本体的底部通过固连在泵壳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进行固定,弯管本体与逆止阀组件相连的开口侧通过固连在泵壳本体内壁上的支撑环进行限位。
其中,逆止阀组件为两端设有开口的腔体结构,其一端开口为用以装配水力部件的第一承插接口,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为用以连接弯管本体的第二承接插口;逆止阀组件通过第二承接插口与支撑环连接,支撑环对逆止阀组件进行限位。
其中,泵壳本体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采用对接焊,进出口通过套管连接,用以减少管道布置;泵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微小坡度,以实现自然排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6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泵及其泵壳结构
- 下一篇:一种泵壳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