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止水帷幕、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9922.0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克;杨素春;张龙;冯红超;张勇;周子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吴佳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主体结构 止水帷幕 水循环系统 过滤净化 帷幕墙 地表水 海绵 透水地层 渗水井 一体化 地下水位变化 大气降水 地下水位 间隔设置 绿色海绵 生态循环 抽水井 地基 广场 渗入 下沉 水体 抽出 水资源 净化 保存 建设 | ||
1.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建筑主体结构和帷幕墙,若干所述建筑主体结构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建筑主体结构之间通过帷幕墙连接;若干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内存在一下沉广场,所述帷幕墙设置在所述下沉广场内,所述帷幕墙的上端不低于预设水位标高,所述帷幕墙的下端设有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下端延伸至隔水地层以内,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帷幕连接墙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帷幕墙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以及所述帷幕连接墙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分别通过一橡胶止水带进行密封;所述橡胶止水带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防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帷幕墙上开设有用于布置穿过所述帷幕墙的管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一层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所述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上设置有钢制套管,所述钢制套管的外周侧设有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埋设在所述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内;所述钢制套管内周侧设有一层第二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所述管线适配穿过所述第二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之间形成的安装通道,所述管线靠近所述通孔一端的外侧壁上以及所述安装通道两端四周的帷幕墙面上分别设有一层连续的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上覆设有一层将其开口端密封的水泥砂浆。
4.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建筑主体结构,若干所述建筑主体结构间隔设置,若干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内存在一下沉广场,所述下沉广场的外围设有一排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相邻两个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对应的位置各设有一个连接位点,所述连接位点分别通过一帷幕连接墙与对应的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护结构的外围各设有一排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上端不低于预设水位标高,所述地下连续墙下端延伸至隔水地层以内,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支护结构的连接位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与所述支护结构的连接位点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强密封;所述地下连续墙为多幅段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地下连续墙连接处的两侧各设有三根一体成型的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所述帷幕墙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通过一橡胶止水带进行密封;所述橡胶止水带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一体化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帷幕墙上开设有用于布置穿过所述帷幕墙的管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一层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所述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上设置有钢制套管,所述钢制套管的外周侧设有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埋设在所述第一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内;所述钢制套管内周侧设有一层第二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所述管线适配穿过所述第二干硬微膨胀细石砼封堵层之间形成的安装通道,所述管线靠近所述通孔一端的外侧壁上以及所述安装通道两端四周的帷幕墙面上分别设有一层连续的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上覆设有一层将其开口端密封的水泥砂浆。
7.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止水帷幕或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止水帷幕;
过滤净化带,所述过滤净化带设置在所述下沉广场上,用于将接收到的地表水过滤净化后输送至渗水井,输送过程中,部分水体将自然渗透到下部地层中;
地表水导排通道,用于将收集的地表水导排入所述过滤净化带中;
渗水井,所述渗水井开设在所述下沉广场上,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过滤净化带和透水地层设置,用于将经过滤净化带过滤净化的水渗入到透水地层中;
抽水井,所述抽水井开设在所述下沉广场上且其底部贯穿所述透水地层设置,用于将透水地层中的水抽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房调蓄池,所述泵房调蓄池设置在所述下沉广场上,且分别与所述过滤净化带和市政雨水管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9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