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管道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及其玻璃钢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4139.3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雁翔;朱庆平;王邦恒;薄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连鑫玻璃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60 | 分类号: | B29C53/60;B29C53/80;F16L9/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何文豪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管道 立体 式网化 缠绕 成型 方法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玻璃钢管道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及其玻璃钢管道,步骤包括如下:S1、在芯模上制作好管道内衬层后,制作管道结构层,即浸渍树脂后的缠绕纱往复在芯模上缠绕;S2、缠绕同时,通过喷射枪中的快速旋转的切刀将玻璃纤维长丝切割为短切纤维;S3、通过喷射枪将加入配方的树脂喷出,所述配方包括促进剂和固化剂;S4、在喷枪出口,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并快速均匀地喷向正在缠绕的缠绕纱;S5、喷射宽度稍大于缠绕纱宽度;S6、喷射和缠绕同步;S7、喷射角度和缠绕角度相适应;本发明在于管道结构层制作时,通过浸渍树脂的短切纤维同步喷射到正在缠绕的缠绕纱上,使玻璃钢管道结构层形成了立体网状结构,提高了管道的整体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管道的层间剪切强度和轴向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及其玻璃钢管道。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道常用于输送污水、海水,多用作发电厂循环水管、污水输送管、海水输送管,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水电站、发电厂、自来水输送等领域。因玻璃钢管道耐化学腐蚀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综合造价低,安装快捷,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对于采用玻璃纤维定常缠绕工艺的玻璃钢管道,轴向强度往往偏低,尤其是在两端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缠绕属于非线性缠绕,轴向强度较弱。现有工艺的层间仅有树脂,因此层间剪切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玻璃钢的轴向强度较弱,缠绕时壁厚不均匀、浪费大、成本高、层间剪切强度低,效率低和质量不均等问题,提出一种玻璃钢管道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及其玻璃钢管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钢管道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如下:
S1、在芯模上制作好管道内衬层后,制作管道结构层,即浸渍树脂后的缠绕纱往复在芯模上缠绕; S2、缠绕同时,通过喷射枪中的快速旋转的切刀将玻璃纤维长丝切割为短切纤维; S3、通过喷射枪将加入配方的树脂喷出,所述配方包括促进剂和固化剂; S4、在喷枪出口,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并快速均匀地喷向正在缠绕的缠绕纱; S5、喷射宽度稍大于缠绕纱宽度;S6、喷射和缠绕同步;
S7、喷射角度和缠绕角度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玻璃纤维长丝切割出的短切纤维的长度为1-3cm。
进一步的,所述短切纤维的长度分别为1cm、2cm和3cm。
进一步的,将1cm、2cm和3cm长度的短切纤维按3:5:2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S4中短切纤维和树脂按3:7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S5中喷射宽度为缠绕纱宽度多出2-6cm,即缠绕纱两边各多出1-3cm。
一种基于立体式网化缠绕成型方法形成的玻璃钢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层以及外圈缠绕层,所述缠绕层与内衬层之间设有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形成立体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物由树脂和短切纤维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层至少一层,所述缠绕层的层间也设有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形成立体网状结构。
与现有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制造玻璃钢管道加入单向布时:须人工加入单向布,效率低、浪费大、成本高、层间剪切强度低以及在减小缠绕角时壁厚不均匀、浪费大、成本高、层间剪切强度低等问题。
本发明在于管道结构层制作时,通过浸渍树脂的短切纤维同步喷射到正在缠绕的缠绕纱上,使玻璃钢管道结构层形成了立体网状结构,提高了管道的整体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管道的层间剪切强度和轴向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连鑫玻璃钢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连鑫玻璃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