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4163.7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风艳;周澍堃;程倩;苗木;王满意;周胜利;彭许云;黄昭先;惠菊;于燕;曹斌辉;李秋玫;郭一斐;金周永;叶品亨;陆顺;陈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芬;张淑珍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食用 油脂 丙醇 缩水 甘油酯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降低食用油脂中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起始油脂升温到60℃‑90℃后,以300kg/h‑700kg/h的进料速率进料到薄膜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得到油脂A,其中所述薄膜蒸发器的温度为120℃‑180℃;然后使所述油脂A进入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中进行分子蒸馏,从而得到轻组分和重组分;以及,使获得的轻组分降温并收集,并将重组分降温并直接收集作为油脂产品,其中,所述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的蒸发面的温度为190℃‑270℃、刮膜速率为60r/min‑300r/min、真空度为0.1Pa‑100Pa。该方法进一步降低了起始油脂(例如精炼食用油脂)中的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更适用于油脂加工企业的应用,能够生产出更健康的食用油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降低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食用油危害物。氯丙醇酯是由氯丙醇类化合物与脂肪酸酯化形成的,其中含量最高的为3- 氯丙醇酯(3-MCPD酯)和2-氯丙醇酯(2-MCPD酯)。油脂中氯丙醇酯的含量远高于游离的氯丙醇的含量。目前,氯丙醇酯的安全性尚不得而知,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对人体健康有负面作用。但是,研究表明, 3-MCPD酯在肠道胰脂酶作用下会释放出游离的3-氯丙醇,而3-氯丙醇是被国际癌症组织评为2B级的致癌物。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机构(BfR) 和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一致认为应根据3-氯丙醇的毒理学数据对 3-MCPD酯进行风险评估,即3-MCPD酯在胃肠道内完全水解生成3-氯丙醇,且3-氯丙醇百分之百来源于3-MCPD酯。关于2-MCPD酯虽然目前尚无足充足的毒理学数据,但也是企业和消费者极为关注的一种物质。
缩水甘油酯是缩水甘油和脂肪酸的酯化产物。2008年,BfR首次证实了精炼食用油中普遍存在着缩水甘油酯。并且,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缩水甘油酯极易转换成3-MCPD酯。缩水甘油酯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其在消化道内代谢产生的缩水甘油具有基因致癌性,缩水甘油被国际癌症组织评为2A级的致癌物。
国内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对10个植物油品种的491批次食用植物油样本中氯丙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水平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3-MCPD酯检出率为83.3%,检出结果范围为0.104ppm-8.580ppm。其中,3-MCPD 酯含量较高的油脂品种为棕榈油和油茶籽油,其次为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含量较低的是橄榄油和大豆油。
众所周知,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主要生成于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脱臭工段。因此,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在精炼过程中对脱臭等工艺进行控制和优化,来降低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生成。例如,专利申请CN 106281672 A公布了一种通过将油脂与抗氧化剂和/或抗氧化剂衍生物接触来降低降低油脂中3-MCPD酯的方法;专利申请CN10494250 A公布了一种通过在脱色之后或脱臭之前,在油脂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然后进行脱臭从而降低油脂中3-MCPD酯和/或缩水甘油酯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均涉及在油脂中大量添加抗氧化剂,势必造成抗氧化剂的残留以及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CN 104531349 A公布了一种通过降低铁离子含量来降低油脂中3-MCPD 酯含量的方法,但并未公布实际工业化生产中的油脂中铁离子的数据,以及经过处理后油脂中3-MCPD酯含量的具体值。专利CN 103525550 B 公布了一种降低植物油中3-MCPD酯含量的脱臭方法,但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油脂中3-MCPD酯的含量最低为70ppm,仍然很高。
由此可见,现有专利主要是从毛油端开始,通过改变和优化油脂的精炼过程工艺条件,来降低3-MCPD酯的生成;针对缩水甘油酯则多数通过额外增加吸附剂处理的方式,来降低其含量。由于现有技术主要集中于对油脂精炼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工艺复杂且可实用性差,目前3-MCPD酯、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相关的控制技术并未广泛普及到大部分油脂加工企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氧探头
- 下一篇:一种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