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山区航道的油船船载拆卸式围油栏及油液溢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5146.5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2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友;李亚玲;胡浩;刘玲;袁钰博;黄波;苏英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山区 航道 油船 拆卸 式围油栏 油液溢漏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航道的油船船载拆卸式围油栏及油液溢漏处理方法,包括连接拉绳、浮力支撑体、围挡裙体和配重体。所述浮力支撑体均匀系挂在连接拉绳上,所述围挡裙体为长条形且至少围挡裙体的中间部分由可拆卸的吸油裙体、挡油裙体双层构成,围挡裙体长度短于连接拉绳长度并顺着连接拉绳长度方向连接于连接拉绳上,连接拉绳的两端从围挡裙体两端穿出以便于与油船船尾连接;其油液溢漏处理方法是采用上述围油栏进行围控处理和吸收。本发明提供的围油栏可自由拆卸,方便投放回收和清洗保养,方便当事船舶承载存放,能及时进行溢油应急使用,水面围控范围可调节,浮力和干舷可自由调节,同时可防抗澭水冲击和倒浮现象和同时具有吸油和拦油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溢油事故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山区航道的船载拆卸式围油栏及油液溢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6年末,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0万公里,且据不完全统计,山区航道里程占内河航道里程的一半以上。山区航道主要是相对于平原航道而言,其自河流上游至下游呈现一定的比降,水流相对较急,最大流速高达4m/s以上。山区航道航运条件相对落后,船舶适航状态相对较差,发生船用油溢漏和油船货油溢泄事故的风险均较大。山区航道每年均发生大量的船舶溢油事故。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仅官方有统计记载的数据),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94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9.4起,年均溢油量165吨以下;2007年至2014年的8年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11起,平均年溢油事故1-2起,但记载有发生一起重大污染事故,溢油量达300吨。
目前,大部分海港码头配备有围油栏和部分海船配备船载围油栏,而内河中主要是海事防污基地和1000吨级以上港口码头配设有围油栏,1000吨级以下码头很少配设有围油栏。由于市场上围油栏价格(300-1500元/米)较贵,仅配设100米围油栏就需要3-15万元,这对内河船舶来说是增添不小的营运成本,同时又没有法定要求内河船舶必须配备围油栏,因此内河船舶(包括油船)上极少配设有围油栏。由此山区航道一旦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由于没有船载围油栏及时进行围控,以致溢油在水流的作用下迅速扩展漂移,对沿江沿河环境污染特别大,甚至危及沿江沿河的生态敏感资源,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的围油栏主要有水体围隔软帘围油栏、体浮子式橡胶围油栏、快速布防充气式橡胶围油栏、PVC栅式围油栏等。这些围油栏通常对海上溢油、内河平流水域溢油防控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但不适用于山区航道比降和水流流速大容易导致围油栏倒浮现象和内河船舶载容场所小等场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航道的油船船载拆卸式围油栏及油液溢漏处理方法。本发明围油栏可自由拆卸,方便投放回收和清洗保养,方便当事船舶承载存放,能及时进行溢油应急使用,水面围控范围可调节,浮力和干舷可自由调节,同时可防抗澭水冲击和倒浮现象,具有吸油和拦油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适用于山区航道的油船船载拆卸式围油栏,包括连接拉绳、浮力支撑体、围挡裙体和配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支撑体由若干组浮体组成,所有组浮体均匀系挂在连接拉绳上;所述围挡裙体为长条形且至少围挡裙体的中间部分由可拆卸的吸油裙体和挡油裙体双层构成,围挡裙体长度短于连接拉绳长度并顺着连接拉绳长度方向连接于连接拉绳上,浮力支撑体及其对应的连接拉绳段被埋设于围挡裙体的双层结构中,连接拉绳的两端从围挡裙体双层结构中穿出以便于与油船船尾连接;连接拉绳与围挡裙体连接位置位于围挡裙体宽度方向的中间偏上位置;所述配重体由若干金属坠构成,金属坠均匀设置在围挡裙体的下部,用于下拉围挡裙体以平衡围油栏漂浮在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形式消力池前端消能结构及其消能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面悬浮物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