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新能源预测误差的需求侧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5292.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3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宋宋;李德智;何胜;杨斌;马琎玠;阮文骏;梁欣怡;邵海雯;高赐威;张兴华;闫华光;潘明明;覃剑;韩凝晖;郭炳庆;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出力 负荷预测 误差分布 系统调度 预测误差 运行调度 资源调度 需求量 场景 新能源发电 场景判别 电网参数 电网调度 调度需求 调度依据 负荷历史 计算系统 削峰填谷 需求模型 需求响应 资源提供 电网 波动量 调峰 预设 概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新能源预测误差的需求侧资源调度方法。该法包括:根据新能源发电和负荷历史数据,得到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曲线以及新能源出力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将电网参数以及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带入预设的场景判别概率需求模型,得到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根据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确定调度需求。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误差,计算系统调峰需求、新能源波动量以及削峰填谷需求,为电网调度需求响应资源提供调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需求响应的应用调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新能源预测误差的需求侧资源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间歇性新能源接入电网,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出力受自然环境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电力系统供应侧的可控性逐渐降低,随机性逐渐增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影响。而需求侧资源作为一种可以调度的资源,能够对价格或者激励信号做出响应,在给定时间内改变正常电力消费模式,或将用电负荷转移到其它时间段,从而起到消纳新能源、平滑负荷曲线、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有利于缓解电网运行不确定性的问题。
但是多类型能源接入后,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等电网调度场景趋于多样化,不同的场景之间也存在交互,使得影响电网调度的干扰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给电网调度需求侧资源,维护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目前研究如何调度需求侧资源的文章比较多,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仅针对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等某一个场景提出调度策略;二是建立模型调度需求侧资源时,只考虑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适应电网实时调度场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协调调度需求侧资源,实现电网供需双侧协调互动,本发明考虑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建立需求响应场景的概率判别模型,实现电网调度场景判别,同时确定不同场景下调度需求侧资源的电力需求,为后续电网妥善合理地调度需求侧资源参与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调峰等不同需求响应场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奠定基础。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考虑新能源预测误差的需求侧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根据新能源发电历史数据和电网用电侧负荷历史数据,得到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曲线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
将电网参数以及所述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曲线、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带入预设的场景判别概率需求模型,得到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
根据所述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确定电网运行调度需求侧资源的调度需求。
优选的,所述根据新能源发电历史数据和电网用电侧负荷历史数据,得到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曲线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包括:
根据新能源发电历史数据,预测新能源发电输出的有功功率,得到新能源出力预测数据,并绘制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
根据所述新能源出力预测数据,基于正态分布,得到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函数,并绘制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曲线;
根据电网用电侧负荷历史数据,预测负荷变化,得到负荷预测数据,并绘制负荷预测曲线;
根据所述负荷预测数据,基于正态分布,得到负荷变化误差分布函数,并绘制负荷误差分布曲线。
优选的,所述场景判别概率需求模型的建立包括:
根据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和负荷预测曲线,确定系统调峰需求量;
根据新能源出力预测曲线、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误差分布曲线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确定系统新能源消纳场景需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