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1413.X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3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石荣亮;辛凯;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子青;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式储能 变换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交流电网的运行状态值;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值,将N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电压源控制模式与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切换;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电压源控制模式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电压源控制模式,所述电流源控制模式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电流源控制模式;或者,所述电压源控制模式为下垂控制模式,所述电流源控制模式为倒下垂控制模式。通过控制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具有调频调压能力的电压源控制模式和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提升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的关键支撑技术。根据功能需求的不同,储能电站可工作在并网模式和离网模式,并适应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并网情况下,储能电站配合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实现平抑输出波动以及削峰填谷的功能。离网情况下,储能电站作为主电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
目前,储能逆变系统可以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Generator,VSG)控制方案。储能逆变系统可以包括主控逆变器和从控逆变器。主控逆变器采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源输出方式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并根据主控逆变器容量提供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从控逆变器采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电流源输出方式,接收主控逆变器下发的静态有功和电流配额,并根据从控逆变器容量提供虚拟惯量。储能逆变系统可以在离网运行条件下输出质量较高的电压电能,且在并/离网切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改变控制器结构。
但是,上述结构的储能逆变系统,系统运行稳定性对主控逆变器的依赖性极强,对电网强弱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提升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交流电网的运行状态值;根据运行状态值,将N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电压源控制模式与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切换;其中,N为正整数;电压源控制模式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电压源控制模式且电流源控制模式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电流源控制模式,或者电压源控制模式为下垂控制模式且电流源控制模式为倒下垂控制模式。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网的强弱变化控制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具有调频调压功能的电压源控制模式和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提升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系统对电网强弱变化的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等于1,根据运行状态值,将N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电压源控制模式与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切换,包括:若运行状态值满足预设电压源转电流源条件,则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由电压源控制模式切换为电流源控制模式;若运行状态值满足预设电流源转电压源条件,则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由电流源控制模式切换为电压源控制模式。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大于1,根据运行状态值,将N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电压源控制模式与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切换,包括:根据运行状态值,将其中一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在电压源控制模式与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切换。
通过该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数量为多个,根据电网的强弱变化需要进行控制模式的切换时,可以将多个双模式储能变换器中的其中一个进行控制模式的切换。由于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的控制模式可以在具有调频调压功能的电压源控制模式和电流源控制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提升了双模式储能变换器系统对电网强弱变化的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4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开关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原料组合物、骨修复体、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