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气密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9848.9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飞驰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B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安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 气密性检测装置 轮辋焊缝 气缸 升降机构 气密 下模 模具 气密性检测 防错机构 密封空腔 轮辋 影像 气密性检测设备 摆放位置 模具连接 同步运动 下模固定 一端连接 正对设置 焊缝 活动端 下模合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气密性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轮辋焊缝摆放位置的影像防错机构,影像防错机构设置在气密性检测装置上,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气密模具,气密模具设置在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机架上,气密模具包括升降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升降机构位于上模的上方且与上模连接,检测机构通过管路与气密模具连接。上模与下模正对设置,轮辋挂放在下模上,上模与下模合模形成密封空腔,轮辋上焊缝的位置恰好位于密封空腔中,升降机构为气缸,上模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气缸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上,上模与气缸同步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轮轮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气密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钢制车轮轮辋制造领域来说,目前的主流技术是在钢板卷圆焊接完成后通过多次滚型成型后,通过压配合成符合国标规定的设计钢轮毂。
目前最常采用的焊接技术是利用闪光对焊,利用电流,将钢板卷圆后焊接。焊接后的焊缝,存在以下缺点:焊接后,焊缝有可能存在细小的裂纹,在制作成轮辋后,加工成钢圈,装配轮胎后,存在漏气现象,影响车辆使用。所以在检查焊缝质量时,采取使用气密性检测机进行检测。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对焊缝,采取气密检测机,全检轮辋焊缝,检查焊缝是否存在漏气现象。但在实际检测中,因为检测区域比较小,检测模具的间隙,对于轮辋焊缝的定位要求比较高,人员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焊缝放置偏离中心点的现象,影响气密检测的有效性,所以现有的气密检测机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对轮辋焊缝摆放是否正确进行监控的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装置;基于该气密性检测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辋焊缝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气密性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轮辋焊缝摆放位置的影像防错机构,所述影像防错机构设置在气密性检测装置上,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气密模具,气密模具设置在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机架上,气密模具包括升降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升降机构位于上模的上方且与上模连接,检测机构通过管路与气密模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与下模正对设置,轮辋挂放在下模上,上模与下模合模形成密封空腔,轮辋上焊缝的位置恰好位于密封空腔中,所述升降机构为气缸,上模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气缸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上,上模与气缸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上模芯,上模芯的横截面为T字型结构,上模座的一侧设有与T字型结构适配的凹槽Ⅰ,上模芯卡接在上模座上的凹槽Ⅰ中,上模座的另一侧与气缸连接;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和下模芯,下模座上设有凹槽Ⅱ,下模芯通过与凹槽Ⅱ配合连接在下模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与轮辋接触一侧的外表面均与接触处轮辋的形状一致,上模芯与轮辋接触在轮辋焊缝的上部形成上腔体,下模芯与轮辋接触在轮辋焊缝的下部形成下腔体,上模芯靠近轮辋一侧的中部设有与外部检测气源连通的气道,下模芯靠近轮辋一侧的中部设有与检测机构连通的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上设有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光线束投射在下模芯的中间位置,红光线束沿下模芯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影像防错机构包括支架、照明电源、用于拍摄轮辋焊缝与下模芯相对位置的摄像头和控制器,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机架上,照明电源和摄像头连接在支架的另一端,照明电源和摄像头均对准轮辋焊缝与下模芯。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影像防错机构包括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气密模具上设有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PLC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飞驰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飞驰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9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