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及使用该曲轴的发动机与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2161.0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玉;汪宇;施永生;郑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麦山新能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10 | 分类号: | F16C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 33252 | 代理人: | 陈红珊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挺柱 曲轴 右曲柄 左曲柄 曲柄 长度可变 活动联接 曲柄油道 右进油道 左进油道 连杆颈 右主轴 左主轴 挺柱 油道 燃烧室 发动机 固定设置 压缩比 可变 油耗 汽车 排放 加工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包括左主轴颈和左曲柄、右主轴颈和右曲柄、连杆颈,在连杆颈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了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左液压挺柱的一端与左曲柄活动联接,右液压挺柱的一端与右曲柄活动联接,在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的底部分别设置了挺柱油道,在左曲柄和右曲柄上分别设置了与挺柱油道配合曲柄油道,在左主轴颈和右主轴颈上分别设置了左进油道和右进油道,左进油道和右进油道分别与位于左曲柄和右曲柄内的曲柄油道相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曲轴的发动机与汽车。本发明通过改变曲柄半径,进而改变燃烧室容积,实现压缩比可变,降低油耗和排放,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及使用该曲轴的发动机与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中,当涡轮增压介入发动机的工作后,它会压缩大量的混合气体进入气缸。这时,气缸里混合气体由于活塞的压缩以及涡轮增压提供的压力,会放出超出正常活塞压缩行程后的温度。而汽油的抗爆性又不是很好,往往在活塞还没有达到点火的时刻就由于压力过大而提前点燃,从而产生爆震现象。所以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设计时往往采用低压缩比结构,然而在低转速时排出的废气带不动废气涡轮-接杆-进气涡轮来为进气增压,并且压缩比又低,此时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还不如一台同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便是涡轮迟滞的问题,该问题使得发动机性能下降,油耗增加。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及使用该曲轴的发动机与汽车,通过改变曲柄半径,进而改变燃烧室容积,实现压缩比可变,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和排放,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左主轴颈和左曲柄、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右主轴颈和右曲柄、连杆颈,所述左主轴颈和右主轴颈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杆颈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了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所述左液压挺柱的一端与左曲柄活动联接,所述右液压挺柱的一端与右曲柄活动联接,在所述左曲柄和右曲柄上分别设置了移动轨道以及限位块,所述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沿移动轨道在限位块限制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所述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的底部分别设置了挺柱油道,在所述左曲柄和右曲柄上分别设置了与挺柱油道配合曲柄油道,在所述左主轴颈和右主轴颈上分别设置了左进油道和右进油道,所述左进油道和右进油道分别与位于左曲柄和右曲柄内的曲柄油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内分别设置了压缩弹簧、油腔和腔体顶膜,所述腔体顶膜设置在油腔的顶部,所述腔体顶膜抵止到压缩弹簧的底部,所述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的挺柱油道分别与其对应的油腔相连通,所述挺柱油道的内截面积小于与其对应的油腔的内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挺柱油道的内截面积与其对应的油腔的内截面积之比为1: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其使用了如前所述的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使用了如前所述的发动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是将现有的曲轴分成三部分,中间的连杆颈分别通过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将左右两侧曲柄及主轴颈活动联接,同时在主轴颈和曲柄上分别设置与挺柱油道相通的进油道和曲柄油道,压力油从左进油道和右进油道分别进入曲柄油道和挺柱油道,带动两侧的左液压挺柱和右液压挺柱同时上下移动,使得连杆颈到主轴颈的距离即曲柄长度可变,从而调节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和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曲柄长度可变的曲轴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麦山新能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麦山新能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2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