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3830.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赖菊梅;崔兴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1/06 | 分类号: | C08L91/06;C08L23/12;C08L23/06;C08K5/524;C08K5/13;C08K5/521;C08K5/3492;C08J9/28;C08J5/18;B01D71/26;B01D67/00;B01D6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51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微孔 薄膜 材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0-60%的石蜡油、15-25%的聚丙烯、10-20%的聚乙烯、5-9%的改性添加助剂和3-7%的过氧化苯甲酰;
所述改性添加助剂的制备流程如下:先将乙醇、三亚磷酸酯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一同加入反应釜内混合搅拌均匀,且搅拌时间控制在90分钟,搅拌温度控制在75度,搅拌时的转速控制在500转/分钟,之后静置并冷却至50度后,再向其中加入磷酸酯和三聚氰胺,并加压1.2Mpa,且以同样的搅拌转速均匀混合搅拌60分钟,之后经减压、过滤及冷却至室温后,提取混合液并浓缩至2/3,以得到改性添加助剂;
所述改性添加助剂中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35-65%的乙醇、10-20%的三亚磷酸酯、5-15%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20%的磷酸酯和5-15%的三聚氰胺;
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搅拌处理:将石蜡油、聚丙烯、聚乙烯和过氧化苯甲酰一同加入搅拌机内,并在常温下以800转/分钟的转速混合搅拌45分钟,之后再向其中加入改性添加助剂,并以同样的转速升温至60度,继续搅拌30分钟,即可得到混料;
2)挤出成型处理:将步骤1)中的混料经入料斗导入挤出机内,并经加热后由挤出机的模头熔融挤出,且口模间隙为1.5mm,以制得基片,之后将基片迅速冷却至30度,成型后以得到基膜;
所述步骤2)中的挤出机由入料斗沿着模头方向,依次设置有三段加热区间,且温度依次为250至210度、210至170度和170至130度;
所述步骤2)中的冷却方式采用辊筒冷却,且冷却介质为空气,冷却速率控制在30-60度/秒;
3)双向拉伸处理:将步骤2)中的基膜放入拉伸机中,并沿着横向与纵向分别进行三次的拉伸操作,以得到初步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
所述步骤3)中的第一次横向与纵向拉伸操作的拉伸倍率控制在1.2,拉伸温度控制在20度,第二次横向与纵向拉伸操作的拉伸倍率控制在3,拉伸温度控制在50度,第三次横向与纵向热拉操作的拉伸倍率控制在10,拉伸温度控制在100度;
4)溶剂萃取处理:将步骤3)中制得的初步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浸入装有浓度为90%的二氯甲烷萃取槽内,且在常温下浸泡20分钟,并结合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萃取出石蜡油,以制得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
所述步骤4)中制得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内的石蜡油含量处于0.1至1.0%之间;
5)分切定型处理:将步骤4)中制得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分切成相同大小的形状,并统一放入烘箱中进行热定型操作,且热定型温度控制在100-130度,热定型时间控制在3-7分钟,之后取出并缓慢冷却至室温即可;
6)包装储存处理:将步骤5)中经缓慢冷却至室温后所得到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用打包机进行封口包装,并放置在无尘的常温环境下保存即可;
所述步骤5)或步骤6)中得到的耐高温微孔薄膜材料应用于高效过滤器内,以将待过滤物质中的病菌或悬浮物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38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模铸造用复合蜡
- 下一篇:一种蜡染用混合蜡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