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6679.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赵国霖;胡红兵;许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R1/07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50119***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泊车雷达 外后视镜 雷达控制器 车外后视镜 避障系统 雷达探头 障碍物 车身控制系统 距离感应装置 汽车控制系统 安全距离 车身距离 互不干涉 汽车前方 硬件成本 语音播报 折叠机构 自动折叠 折叠 侦测 车身 汽车 | ||
1.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BS、前置泊车雷达、外后视镜、CAN总线和车身控制系统;
所述前置泊车雷达包括前置雷达探头和雷达控制器,所述前置雷达探头与所述雷达控制器连接;所述ABS与所述雷达控制器连接;所述雷达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还与所述车身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车身控制系统通过驱动装置与外后视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雷达探头包括左前方雷达和右前方雷达,所述左前方雷达和右前方雷达都有两个,两所述左前方雷达分别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左侧和左侧前翼子板上,两所述右前方雷达分别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右侧和右侧前翼子板上;所述左前方雷达和所述右前方雷达都是超声波雷达;两所述左前方雷达和两右前方雷达分别与雷达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所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分别连接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响系统,所述音响系统通过CAN总线与雷达控制器连接。
5.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方法需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BS将车速信息发送给前置泊车雷达里的雷达控制器;如果所述雷达控制器判断车速在启动速度范围内,则进行步骤2,如果不在范围内则忽略;
步骤2,车身控制系统开始监测外后视镜状态;如果车身控制系统监测到外后视镜为展开状态,进行步骤3和步骤4;如果车身控制系统监测到外后视镜为收折状态,进行步骤5和步骤6;
步骤3,所述车身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通知所述前置泊车雷达启动,所述前置泊车雷达里的雷达探头开始实时侦测汽车保险杠和翼子板的左右两侧障碍物信息,并将侦测信息发送给所述雷达控制器进行距离判断,如果判断障碍物与车身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发送危险信号给所述车身控制系统,然后进行步骤4;如果判断障碍物与车身距离大于安全距离,则忽略信息;
步骤4,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收到危险信号后,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收折外后视镜;
步骤5,所述车身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通知所述前置泊车雷达启动,所述前置泊车雷达里的雷达探头开始实时侦测汽车保险杠和翼子板的左右两侧障碍物信息,并将侦测信息发送给所述雷达控制器进行距离判断,如果判断障碍物与车身距离大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发送危险解除信号给所述车身控制系统,然后进行步骤6,如果判断障碍物与车身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则重复步骤5;
步骤6,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收到危险解除信号后,然后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展开外后视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前置泊车雷达的车外后视镜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雷达探头包括左前方雷达和右前方雷达,所述左前方雷达和右前方雷达都有两个;所述危险信号包括左侧危险信号和右侧危险信号;危险解除信号包括左侧危险解除信号和右侧危险解除信号;
若任一所述左前方雷达侦测到障碍物与车身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发送左侧危险信号给车身控制系统;若任一所述右前方雷达侦测到障碍物与车身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发送右侧危险信号给车身控制系统;
若任一所述左前方雷达侦测到障碍物与车身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发送左侧危险解除信号给车身控制系统;若任一所述右前方雷达侦测到障碍物与车身的距离大于安全距离,则所述雷达控制器发送右侧危险解除信号给车身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6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的事故处理方法
- 下一篇: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后车警示系统及警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