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3910.X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1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琴;张红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7/08 | 分类号: | B60P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压力容器 运输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力支座和吊耳,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磁力支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磁力支座上设置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磁力支座能够吸附卧式压力容器的运输鞍座和运输车底板;
所述磁力支座包括第一永磁体单元和第二永磁体单元,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均由永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具有多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具有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第一导磁体,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形状一致并对正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之间设置隔磁体,所述第一导磁体和所述第二导磁体之间设置可逆磁体,所述可逆磁体的侧壁上缠绕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磁力支座还包括壳体、顶部密封板和底部密封板,所述顶部密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的一侧,所述顶部密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一导磁体抵接,所述底部密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的一侧,所述底部密封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磁体抵接,所述顶部密封板和所述底部密封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均位于所述顶部密封板、所述底部密封板和所述壳体围成的腔体内,所述吊耳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的横截面均为网格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的顶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厚度较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的厚度厚,所述第一导磁体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二导磁体的厚度较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的厚度厚,所述第二导磁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的底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体采用环氧树脂制成,所述励磁线圈外包裹环氧树脂,相邻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所述第一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所述可逆磁体和所述隔磁体之间填充环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励磁线圈以并联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单元均由钕铁硼材质制成,所述可逆磁体由铝镍钴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导磁体和所述第二导磁体均由工业纯铁制成。
7.一种卧式压力容器运输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力容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卧式容器鞍座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磁力支座,且磁力支座的间距与卧式容器鞍座的间距保持一致,将磁力支座放置在运输车辆底板上,保证卧式容器鞍座底板不超出运输支架的范围,通过电源接口向磁力支座通电使磁力支座处于充磁状态,由于磁力支座和车底板之间、磁力支座和容器鞍座底板之间紧密贴合,大量磁力线单项通过第一永磁体单元、第二永磁体单元、运输车底板、容器鞍座底板和可逆磁体形成回路产生磁吸力,使容器、磁力支座和车底板吸附在一起;运输完成后,通过电源接口向磁力支座反向通电使磁力支座处于退磁状态,第一永磁体单元和第二永磁体单元与可逆磁体之间的磁力线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容器鞍座、磁力支座和车底板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39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电器运输的车厢装置
- 下一篇:车辆用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