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5663.7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美城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30/08 | 分类号: | F23B30/08;F23L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11422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炉 氮氧化物排放 尾气处理装置 空气预热器 尾气出口 传送带 出渣口 进煤口 燃煤 环保技术领域 氮气 燃烧 氮氧化物 新风进口 供氧量 进风口 燃煤层 覆盖 贯穿 外部 进口 | ||
1.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燃煤炉(1)、设置在燃煤炉(1)下部左侧的进煤口(2)、下部右侧的出渣口(11)、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8);所述燃煤炉(1)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9)、空气预热器(12),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9)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进口为新风进口(13),所述燃煤炉(1)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2)至出渣口(11)之间的燃煤传送带(4),在燃煤传送带(4)上覆盖有燃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还与燃煤炉(1)左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尾气出口(8)中的尾气分流后的二次风(10),所述二次风(10)中的余氧与左部的燃煤层(3)不充分燃烧形成预燃区(5),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左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中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中充足的氧气与中部的燃煤层(3)充分燃烧形成主燃区(6),空气预热器(12)的右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右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与右部未燃尽的燃煤层(3)完全燃烧形成燃尽区(7);
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新风(15)通过新风进口(13)进入空气预热器(12)进行预热;
b、在空气预热器(12)中预热后的新风(15)通入主燃区(6)和燃尽区(7)的燃煤炉进风口(14),燃煤层(3)在主燃区(6)和燃尽区(7)中进行燃烧;
c、在燃煤炉(1)中燃烧生成的尾气通过尾气出口(8)一部分进入尾气处理装置(9),另一部分分流后作为二次风(10)通过预燃区(5)的燃煤炉进风口(14)进入预燃区(5),燃煤层(3)在预燃区(5)中进行预燃烧;
d、燃煤层(3)在燃尽区(7)中燃烧完成后通过出渣口(11)排出燃煤炉(1),通过燃煤传送带(4)将主燃区(6)的燃煤层(3)传送到燃尽区(7),将预燃区(5)的燃煤层(3)传送到主燃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区(5)的燃煤炉进风口(14)在燃煤炉(1)的燃烧过程中完全关闭,不进行通风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区(6)的氧气通入量占总氧气通入量的50%,燃烧温度为900℃~10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7)的氧气通入量占总氧气通入量的30%,燃烧温度为800℃~95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区(5)的燃烧温度为200℃~3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从左至右平均分配为3份,用于形成平均分配的预燃区(5)、主燃区(6)和燃尽区(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8)中通过尾气的氮氧化物含量在150mg/Nm³~170mg/Nm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10)的一部分分流到空气预热器(12)中,通过隔离换热的方式对新风(15)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10)通过预燃区(5)的燃煤炉进风口(14)进入燃煤层(3)的底部,二次风(10)的方向为从燃煤层(3)的底部至燃煤层(3)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15)在主燃区(6)和燃尽区(7)中的流向为从燃煤层(3)的底部至燃煤层(3)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美城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鞍山美城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56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氧器废汽排放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生物质颗粒燃烧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