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465.2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联网 智能视频监控 监控中心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大数据 视频图像采集 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装置 地点设置 定位模块 实时状况 事故发生 视频监控 随机事件 云服务 处理器 采集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在多个视频监控地点设置的多组智能视频监控模块及物联网监控中心,所述智能视频监控模块包括视频图像采集器、处理器、定位模块及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包括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物联网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多组智能视频监控模块与物联网监控中心通过无线物联网相连接。本发明能够精确采集事故发生地点的实时状况,方便对随机事件作出及时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物相连的时代已经到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监控(The Internet of things monitoring)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监控运营平台三块组成。实现监控领域(图像、视频、安全、调度)等相关方面的应用,通过视频、声音监控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以实现物以物之间联动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在多个视频监控地点设置的多组智能视频监控模块及物联网监控中心,所述智能视频监控模块包括视频图像采集器、处理器、定位模块及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包括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物联网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多组智能视频监控模块与物联网监控中心通过无线物联网相连接,其中,物联网视频监控处理方法包括:
S1)通过视频图像采集器和定位模块,分别采集对应智能视频监控模块的视频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
S2)通过所述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传输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和定位器信息,向物联网监控中心的物联网无线通信装置发出通信数据;
S3)通过物联网监控中心的物联网云服务计算机,分析视频图像信息的特征,匹配人脸识别、车辆特征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未经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