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硅氧烷基聚醚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3460.2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韩红伟;王建斌;陈田安;解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65/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氧烷基 含氢硅烷 聚醚树脂 树脂 制备 氯化钠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丙烯酸 端硅烷基聚醚 工业规模生产 双烯丙基聚醚 醇盐化反应 活性氢原子 起始化合物 二氯甲烷 封端聚醚 合成工艺 环保要求 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 开环聚合 三甲氧基 封端剂 甲醇钠 甲氧基 起始剂 烯丙醇 烯化氧 丙基 单烯 封端 副产 加聚 甲醇 聚醚 扩链 去除 催化剂 倍增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硅氧烷基聚醚树脂的制备方法,以烯丙醇或者丙烯酸作起始剂,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作为催化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将烯化氧加聚到具有活性氢原子的起始化合物上,得到分子量为5000‑8000的单烯丙基聚醚,再用甲醇钠进行醇盐化反应,然后用二氯甲烷扩链,去除副产的氯化钠和甲醇得到分子量倍增的双烯丙基聚醚,再以甲基二甲氧基含氢硅烷或者三甲氧基含氢硅烷为封端剂进行封端,最终得到硅氧烷基封端聚醚树脂,以本发明的方法合成端硅烷基聚醚树脂的步骤简单,合成工艺顺畅,符合环保要求,易于实现工业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硅氧烷基聚醚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双烯丙基聚醚主要用于制备硅改性聚醚密封胶。双烯丙基聚醚改性有机硅密封胶既含聚醚链节,又含作为固化功能基的硅氧烷基,兼具硅酮弹性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的优点,具有耐候、耐水、耐老化、耐久、黏度低、贮存稳定、黏接对象广泛、挤出性良好、环境友善性和无沾污性等特征,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主要用于金属和预制混凝土幕墙结构的动态接缝密封、建筑物静态接缝密封及桥梁、高速公路、地铁和隧道等的振动部位等。
研究双烯丙基聚醚的主要是外国公司,如钟渊公司以端羟基聚醚为原料,二卤甲烷为扩链剂,先合成高摩尔质量的烯丙基聚醚,再进行烯丙基封端,制得双烯丙基聚醚。三井和旭硝子公司采用摩尔质量大于 8 000 g/mol 的聚醚二醇与 CH 3 ONa 反应,转化成相应的醇盐,再与烯丙基氯反应,制得双烯丙基聚醚 。三洋公司以单烯丙基聚醚为原料,用甲醛进行偶合反应,制得双烯丙基聚醚,双烯丙基聚醚已有多种。
产品(如 Clariant 公司的 AA600,AA1200)投入工业化生产。国内在该领域的探索起步较晚,研究也较少,一般采用单烯丙基聚醚与烯丙基氯进行 Williason反应制备双烯丙基聚醚 ,且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双烯丙基聚醚,工艺上多采用多元醇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的存在下与烯丙基氯反应制备。该方法不适用于高分子量聚醚的烯丙基封端。而且现有的双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需要用到大量的封端剂烯丙基氯,产生大量的盐,同时会产生剧毒副产物烯丙醇。而封端聚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高质量、低成本、环境效益好,因此目前的合成方法不适应现代化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硅氧烷基聚醚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1)以烯丙醇或丙烯酸作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反应,反应温度为30~150℃,反应时间为1~5小时,压力0~-1Mpa,在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下聚合得到单烯丙基聚醚:烯丙醇或丙烯酸和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80-200,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0-1:1;催化剂加入量为物质总质量的0.1%-1%,单烯丙基聚醚分子式如下 :
其中m=0-80,n=40-130
(2)脱出未反应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加入甲醇钠进行醇盐化反应;反应温度50~120℃,时间1~8小时,压力0~1Mpa;单烯丙基聚醚与甲醇钠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2.0;并加入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单烯丙基聚醚和扩链剂的摩尔比为2:1-1.1;得到分子量倍增的双烯丙基聚醚。分子式如下:
其中m=0-160,n=80-2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3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