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5199.X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8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明;王彪;訾斌;钱森;王正雨;钱钧;陈兵;罗洋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8/40 | 分类号: | B60T8/40;B60T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变 阻尼 汽车 制动 踏板 感觉 模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上的踏板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及磁流变阻尼器机构,踏板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与第二传动轴通过齿轮相连的第三传动轴,磁流变阻尼器机构包括与第三传动轴相连的制动盘,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有旋转编码器,且第一传动轴上设有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上设有踏板力传感器,所述的制动盘置于阻尼器盖体内部的密闭空腔中,且该空腔中充满磁流变液。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踏板力传感器采集实际踏板力值,通过对实际踏板力与理论踏板力差值的比较可以获得准确的踏板力值,从而模拟出踏板感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模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线控制动成为了汽车制动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通过机械传动直接控制汽车制动器的制动踏板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随之产生了用于模拟汽车制动踏板感觉的踏板感觉模拟器,通过电信号来间接控制汽车制动器。
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主要用于模拟踏板力与踏板位移的关系,使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制动踏板感觉,并且通过电连接控制汽车制动器的制动状态,实现更智能准确舒适的制动效果。现有的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大多是被动式的,制动踏板感觉不能够随实际应用环境改变而进行主动调整,无法保证最好的制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制动踏板感觉模拟器,以实现模拟真实的制动踏板感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上的踏板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及磁流变阻尼器机构,所述的踏板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与第二传动轴通过齿轮相连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机构包括与第三传动轴相连的制动盘,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有旋转编码器,且第一传动轴上设有制动踏板,制动踏板上设有踏板力传感器,所述的制动盘置于阻尼器盖体内部的密闭空腔中,且该空腔中充满磁流变液;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内,所述的制动踏板位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且制动踏板与第一传动轴键连接,所述的制动踏板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制动踏板相连,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与轴右连接盘螺栓连接的轴左连接盘,所述的轴左连接盘与第二传动轴之间设有超越离合器,所述的超越离合器为单向轴承;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及踏板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该控制器包括用于采集旋转编码器及踏板力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计算单元相连,计算单元与PID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PID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的制动踏板与第一轴承之间的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柔性联轴器与旋转编码器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右连接盘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所述的轴右连接盘与第一传动轴键连接,所述的旋转编码器、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相吻合,所述的旋转编码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三支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限制制动踏板初始位置的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水平贯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设置。
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及第四轴承安装在第四支架及第五支架内,所述的第三传动轴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及第六轴承安装在第四支架及第五支架内,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上分别设有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所述的第四支架与第五支架垂直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轴左连接盘与超越离合器之间以及超越离合器与第二传动轴之间分别为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5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