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灯身份识别的车位锁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6893.3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太飞;赵诗雪;豆增强;陈福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V8/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宁文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位锁控制模块 信号接收模块 车库 车主身份信息 信号发送模块 身份识别 红外检测模块 自动控制系统 车位锁 入口处 车灯 输出 控制系统 运行成本 车身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灯身份识别的车位锁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车库入口处的车位锁控制模块和设置于车库内靠近车库入口处的红外检测模块,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与车位锁控制模块连接,还包括设置于车身上的信号发送模块以及设置于车库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送模块的输出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与车位锁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包括上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信号发送模块将车主身份信息发送到信号接收模块,其次信号接收模块将车主身份信息传输到车位锁控制模块,最后由车位锁控制模块对车主身份信息进行判断。本发明提供的身份识别方法简单直接且高效,成本低,可以节省更多资源,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灯身份识别的车位锁自动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不断在大众中普及。目前全有49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1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深圳、苏州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300万辆,其中北京市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仅2017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就有3352万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为2813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在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背景下,车位缺口是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国内停车位存在极大缺口,随着科技的进步、停车供需缺口的矛盾愈演愈烈,例如抢车位,乱占车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上班找不到车位、回家车无处可停、有急事更是急得团团转,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大家,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因此购买私家车位也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这样回家后停车将会更便利、迅捷,无需到处找车位、抢车位,更避免因抢车位、乱停放导致的邻里关系不和睦等后果。同时停车在私家车位可以避免在小区或小区外道路乱停车导致的罚款、擦碰等情况,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拥有了私家车位并不是可以彻底高枕无忧,因为车位缺口较大及有一部分车主乱停乱占车位的现状,有时许多私家车位也会被占用,导致车位拥有者无法及时停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私家车位被占用一事,通过可见光通信对车辆身份进行识别,避免他人未经同意占用私家车位。主要利用夜晚、隧道、地下库等需要车辆打开车灯的条件下,依靠机动车自带的灯源,通过机动车LED灯光系统,将车辆身份信息进行编码发送,并在车位合适位置安装光源接收装置被动接收车辆光源,从而对身份信息进行隐蔽而有效的识别,再升降车位锁以保证车位不被占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灯身份识别的车位锁自动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私家车位经常被他人非法占用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车灯身份识别的车位锁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车库入口处的车位锁控制模块和设置于车库内靠近车库入口处的红外检测模块,红外检测模块与车位锁控制模块连接,还包括设置于车身上的信号发送模块以及设置于车库内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送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信号接收模块与车位锁控制模块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车位锁控制模块包括车辆拦挡组件,车辆拦挡组件上设置有智能控制芯片。
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红外对管La和红外对管Lb,红外对管La和红外对管Lb均与车辆拦挡组件在同一平面且平行,红外对管La靠近车库入口设置。
红外对管La与车库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1m,红外对管La与红外对管Lb之间的距离为0.1m-0.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6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及空调
- 下一篇:一种航空降落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