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蘑菇渣和剩余污泥共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3032.6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房玮;曲波;王中玮;刘娅;姜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P7/54 | 分类号: | C12P7/54;C12P7/52;C12P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蘑菇渣 剩余污泥 共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发酵底物 厌氧发酵 样品制备 产率 平菇 有机固体废弃物 产酸微生物 预处理活化 资源化处理 资源化技术 发酵过程 工艺操作 接种污泥 经济成本 纤维素 木质素 碳氮比 底物 碱度 水解 制备 生产 引入 应用 | ||
本发明要解决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率低及蘑菇渣处理难的问题,具体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是一种剩余污泥与平菇蘑菇渣共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蘑菇渣样品制备、剩余污泥样品制备、接种污泥预处理活化及共发酵过程。本发明通过向剩余污泥中添加高纤维素含量的平菇蘑菇渣,调节发酵底物碳氮比,同时较少的引入木质素,增加了发酵底物水解程度,为产酸微生物提供更多的底物,提高VFA产率。此外,该发明中的共发酵体系具有较高的碱度,在发酵过程中无需pH调节,为蘑菇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工艺操作简单、厌氧发酵条件易于操作、经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蘑菇渣和剩余污泥共发酵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挥发性脂肪酸(VFA),其主要成分为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有机酸是工业产品合成的前驱体,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品生产、生物能源生产及城市污水脱氮除磷过程。如丙酸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及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塑料、饲料、油漆、涂料、农药、医药等领域。目前VFA的大规模生产主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消耗了大量石油资源,并且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开发以非石油产品为原料、采用环境友好的技术生产VFA,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通过生物发酵方法生产VFA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其处理成本能够占到污水厂全部成本的50%以上。由于执行更严格环保标准,需要新建污水处理厂或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预计中国的污泥产量在2020年将达到6000万吨/年。厌氧消化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较为主流的污泥稳定化技术,在水解酸化菌的作用下,将大量剩余污泥转化为VFA,替代传统低价值的甲烷,是污泥处理处置的一种新思路。剩余污泥具有较高的碱度,但是剩余污泥中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碳氮比偏低,导致污泥厌氧发酵效率通常不高。采用共发酵的方法能够增加有机物含量,稀释发酵抑制物或毒性物质,调节底物C/N,提高发酵系统的碱度等。蘑菇渣是蘑菇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碳氮比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由于缺乏良好的处理处置方法,大量蘑菇渣被随意丢弃,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采用高纤维素含量的平菇蘑菇渣与剩余污泥混合,可以有效提高发酵底物C/N比,同时保持较高的碱度,促进厌氧发酵过程VFA产生。该方法无需额外化学品投加,属于“绿色”、环境友好的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单独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率低,和剩余污泥及平菇蘑菇渣的处理处置问题,提出剩余污泥与平菇蘑菇渣按一定比例共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该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无需投加额外化学品,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蘑菇渣为原料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促进挥发性脂肪酸产率,实现剩余污泥和平菇蘑菇渣废物的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挥发性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技术方案
剩余污泥与平菇蘑菇渣共发酵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菇蘑菇渣样品制备:在60℃烘箱内烘干48h至恒重后切至0.5-1cm长,得到样本。
(2)剩余污泥样品制备:剩余污泥在室温下静置24-36h,弃去上清液,得到污泥样本。
(3)接种污泥预处理:厌氧发酵前24-36h,将保存于4℃冰箱的接种污泥至于室温,活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