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烯异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5357.8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龚海燕;刘俊涛;王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5/27 | 分类号: | C07C5/27;C07C11/08;B01J29/40;B01J29/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烯异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含2‑丁烯的原料物流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催化剂A接触,生成物流I;b)使所述物流I进入至少一个第二反应区,与催化剂B接触,生成含1‑丁烯的产物流;其中,所述催化剂A含具有骨架锆的分子筛Zr‑ZSM;所述催化剂B含氧化硅或氧化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烯异构方法。
背景技术
1-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α-烯烃,主要用于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丁烯(PB)树脂、癸醇等,用途十分广泛。近年来,全球聚乙烯需求量增长快速,所以作为共聚单体的1-丁烯的需求量随之上升。但是,国内1-丁烯的生产厂家大部分都是自用,很少对外出售,所以1-丁烯的采购比较困难,特别是对1-丁烯存在较大缺口的企业。
目前,全球1-丁烯的生产主要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以乙烯为原料的齐聚工艺,另一种是以炼厂C4、裂解C4或煤制烯烃副产混合C4为原料进行分离得到。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后者,对混合C4进行丁二烯抽提、氢化,通过醚化脱除异丁烯,再精馏分离得到1-丁烯产品。但是该路线1-丁烯的产量受限于原料中1-丁烯的来源。世界上大多数石化公司均把富含2-丁烯的剩余C4烃用作燃料。如果将这部分2-丁烯通过异构化反应转化为1-丁烯,可开辟一条1-丁烯生产的新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石化公司已对2-丁烯异构化生产1-丁烯的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如CN102267853A中公开了一种2-丁烯异构化生产1-丁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表面积在150~210m2/g的氧化铝为载体,再将金属盐0.146~23.82重量份溶解在82~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水溶液,然后浸渍57重量份催化剂载体;于室温下静置浸渍16~24小时,滤去残留的液体,在温度120~160℃烘4~10小时至水分完全除去,再在温度500~600℃焙烧1~12小时,制得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装填于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中,让含量在85.0~99.0%的2-丁烯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于温度300~480℃,压力0.1~0.5Mpa,2-丁烯的进料的气时空速为60~900小时-1的条件下,进行双健异构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定时取样分析,1-丁烯含量为19.0~27.0%。当控制反应温度在较低的条件下(300~320℃),反应产生的杂质异丁烯含量较低,1-丁烯选择性较高,但是转化率却只有19%。当提高反应温度,提高转化率后,产物中杂质异丁烯的含量上升明显,特别是当转化率达到24%时,异丁烯含量已经达到0.5%,1-丁烯的选择性下降明显。
由于2-丁烯异构化生产1-丁烯过程中除了丁烯双健异构外还会伴随其他副反应,例如骨架异构、脱水和裂解等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影响反应对1-丁烯的选择性。单一种类催化剂虽然在很宽条件范围内都可以发生异构化反应,但是当反应条件变化比较大时往往无法兼顾转化率和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刻苦的研究,通过采用分区装填不同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技术方案,就可以解决至少一个前述的问题,并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丁烯异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含2-丁烯的原料物流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催化剂A接触,生成物流I;
b)使所述物流I进入至少一个第二反应区,与催化剂B接触,生成含1-丁烯的产物流;
其中,所述催化剂A含具有骨架锆的分子筛Zr-ZSM;所述催化剂B含氧化硅或氧化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催化剂A包含30~90份Zr-ZSM和10~70份粘结剂,优选包含40~80份Zr-ZSM和20~60份粘结剂,更优选包含50~80份Zr-ZSM和20~50份粘结剂;相对于所述Zr-ZSM和所述粘结剂的总重量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5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构化生产1-丁烯的方法
- 下一篇:双键异构化催化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