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及磁流变液灌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6122.9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0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彬;马伟峰;李奇;李士军;陈延伟;潘树国;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43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15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后端盖 前端盖 灌注孔 磁流变阻尼器 磁流变液 励磁线圈 隔磁环 注液孔 灌注 传动轴轴 适当位置 外部设置 外壳固定 位置设计 传动轴 后侧面 键连接 密封盖 排气孔 前侧面 注液 缠绕 密封 侧面 优化 保证 | ||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及磁流变液灌注方法,包括转子,转子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上,转子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转子的外部设置外壳,前端盖、后端盖、外壳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前端盖和后端盖沿传动轴轴向分布;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前端盖与转子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后端盖与转子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外壳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本发明中磁流变阻尼器选取适当位置布置了至少三个灌注孔,在已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化了灌注孔的位置和数量,保证了注液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灌注孔还可以作为排气孔使用,且灌注孔的位置设计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及其磁流变液灌注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阻尼力矩大、灌装充分性要求高等特征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及其磁流变液的简易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液灌注间隙一般设计在1—2mm之间,设计大力矩的磁流变阻尼器需要灌注磁流变液较多,由于磁流变液灌注空间间隙小,而磁流变液粘度大流动性差,致使灌注完成仍留有空隙、难以充分灌注,且磁流变液腔内容易存留气泡,严重影响磁流变阻尼器的出力及温度稳定性等设计性能。
目前已有技术方案,一般为将开有注液孔的一面向上,利用注射器经螺钉孔注入磁流变液,期间不断的转动转子,促进磁流变液流动,但其排气不良,阻尼器腔内气泡难以顺利排出,因此在注液腔内残留了大量气泡,磁流变液难以完全充满液腔空间,这种常见的简易灌装方法排气不通畅,灌装需要时间长且灌装效果不佳。
申请号为201410579879.X,名称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液真空灌注方法,使用了一种真空灌注系统,包括一个灌注台架,若干注液管道以及一个抽真空系统。利用了真空压缩原理,使磁流变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进磁流变阻尼器空腔内,实现无气隙、无气泡充填。该技术方案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灌注效果,但是其灌注装置及方法设计过于复杂、成本高昂。因此尚需进一步寻求一种简易的解决方案,改善灌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灌注孔的磁流变阻尼器以及一种便于实施且灌注质量好的磁流变液灌注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包括转子,转子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上,转子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转子的外部设置外壳,前端盖、后端盖、外壳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沿传动轴轴向分布;
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前端盖与转子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后端盖与转子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
所述外壳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
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上注液孔,两个注液孔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下注液孔,下注液孔通过下密封盖密封。
所述转子具有形成轴对称截面的外圆环和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通过中肋板连接,传动轴穿过内圆环。
所述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分别缠绕于转子外圆环侧部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内。
所述前隔磁环和后隔磁环位于转子的中肋板的两侧或者位于转子的内圆环和中肋板的两侧,且前隔磁环和后隔磁环的外边缘与转子外圆环的内侧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所述转子外圆环的外侧沿传动轴的轴向设置不少于一条的突起带。
所述转子外圆环的侧部与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环。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液灌注方法, 包括:
ST1:打开磁流变阻尼器上部的两个上注液孔的上密封盖和下部的一个下注液孔的下密封盖,将软管的一端连接下注液孔,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开始实施灌注,直至上注液孔中的至少一个有磁流变液开始溢出为止,用下密封盖密封下注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自适应减摆器
- 下一篇: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