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黄素酯提取及叶黄素酯微胶囊制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4837.9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5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龙;徐小松;文雁君;李林正;金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A23L33/105;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462600 河南省漯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黄素酯 制备 万寿菊颗粒 微胶囊 生物活性物质 保健功效 分离提纯 技术效果 设备要求 提取设备 有效解决 深加工 次包 生产成本 胶囊 洗涤 浓缩 保留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叶黄素酯提取及叶黄素酯微胶囊制备的方法,涉及生物活性物质深加工技术领域,其中,叶黄素酯从万寿菊颗粒中提取得到,之后经过浓缩、洗涤、脱残后得到叶黄素酯,将叶黄素酯通过一系列工艺,制备得到叶黄素酯微胶囊。本发明中叶黄素酯为从万寿菊颗粒中提取,原材料经济易得,没有经过分离提纯,保留了万寿菊颗粒的部分药用价值,增加了叶黄素酯的保健功效,同时采用二次包埋法还可以使得制备得到的胶囊更稳定、易存放,适用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并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提取设备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物质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黄素酯提取及叶黄素酯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原产墨西哥。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可生长在海拔1150米至1480米的地区,其花大、花期长,也常用于花坛布景,其花的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有香味,可作芳香剂;以前曾用作抑菌、镇静、解痉剂。其同属植物Tagetesminuta(T.glanduliflora)含挥发油,有镇静、降压、扩张支气管、解痉及抗炎作用。
叶黄素酯是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化学名称是叶黄素二棕榈酸酯,易溶于有机溶剂,广泛存在于玉米、甘蓝、万寿菊等植物,其中在万寿菊中含量最为丰富。叶黄素酯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组成物质,其抗氧化能力强,防止自由基对眼部的氧化损伤,改善眼部微循环,预防老年白内障、保护视网膜、预防视神经萎缩等多重功效,叶黄素酯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叶黄素酯是叶黄素和一分子或两分子的脂肪酸形成的化合物,其稳定性强于叶黄素,只有在高温、强酸、氧等因素对其破坏性大;叶黄素酯含有脂肪酸基团,可以在人体内自然水解为游离态叶黄素,易于吸收,生物利用率远高于叶黄素晶体,2008年5月26(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文件:国家卫生部确立批准叶黄素酯为新资源食品功效原料,目前市场上的叶黄素保健制品也多以叶黄素酯为主要功效原料。
微囊化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药物稳定性及溶解性的药剂学手段,将芯材包裹在微小的壁材构成的囊中,保留芯材的活性成分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延长芯材的保存时间,控制芯材的释放,而二次包埋法是在一次包埋(乳化)的基础上在干燥过程中对芯材进行二次包埋,其干燥温度需求低,避免芯材高温破坏,得到的颗粒比传统喷雾干燥的颗粒更稳定,存放期更长,芯材释放性更可控。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中利用高纯度叶黄素酯晶体进行微胶囊化的工艺,对于设备的要求过高,需要特别复杂的精炼设备,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2)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利用高纯度叶黄素酯晶体,但是叶黄素酯晶体纯度越高,那么对于运输、储存的条件要求就越高,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成本。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规模化量产不同规格的叶黄素酯微囊粉时成本过高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黄素酯提取及叶黄素酯微胶囊制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在万寿菊颗粒中提取得到叶黄素酯,然后通过一系列方法制备叶黄素酯微胶囊的工艺。本发明中,叶黄素酯从万寿菊颗粒中提取得到,之后经过浓缩、洗涤、脱残后得到叶黄素酯,将叶黄素酯通过一系列工艺,制备得到叶黄素酯微胶囊。其中,叶黄素酯为从万寿菊颗粒中提取,原材料经济易得,且没有经过分离提纯,保留了万寿菊颗粒的部分药用价值,增加了叶黄素酯的保健功效,同时采用二次包埋法还可以使得制备得到的胶囊更稳定、易存放,适用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4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