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茶滋味分析的红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3097.0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昶;李全宏;王央鸯;陈冬;李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叶绿林;杨大庆 |
地址: | 245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茶叶 烘干 红茶加工 揉捻 萎凋 酶及微生物 茶叶香气 发酵工序 远红外 解块 摊放 鲜叶 发酵 微波 照射 分析 分类 加工 改进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茶滋味分析的红茶加工方法,包括鲜叶分类、摊放、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和烘干等工序,并通过在萎凋、揉捻和发酵工序中对茶叶进行远红外照射,从而提高茶叶内各类酶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茶叶想想的行程,所述烘干工序采用微波进行烘干,从而有效保证茶叶香气不会流失,提高茶叶的品质。通过以上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红茶的加工品质,获得更加优质的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茶滋味分析的红茶 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祁红的香气品质受原料、加工等方面的影响而下降,品质优势渐 弱,导致祁红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传统制茶工艺是将茶叶采摘后阴干脱去部 分水分实现“萎凋”,然后进行手工揉捻,进而堆放自然发酵,这种工艺已经 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化、规模化的制茶需求。目前茶厂基本采用热风实现上述 处理,强热风的风速可以实现快速脱水但同时导致茶香大量丧失,由于设备 不配套问题,设备功率、风速、温度、原料含水量等指标难以调控,即便有 好的茶叶原料也难以加工出高档茶品,产品色、香、味很不稳定。
制茶“揉捻”是制茶中酶促褐变的成色过程,目前的“揉捻”加工各企 业都是凭师傅的经验确定揉捻时间和揉捻度,难以有效的标准化控制褐变程 度,导致同样的原料制成的茶叶汤色差异很大,同时茶叶揉捻机的自动化程 度低。此外,目前茶业的干燥基本都是采用热风干燥,其最大的弱点是茶香 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茶滋味分析的红茶加工方法,解决现有 祁门红茶加工工艺,茶叶品质无法保证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工艺流程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红茶滋味分析的红茶加 工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1)鲜叶分类:通过电子鼻对茶叶的香型进行分析并进行分类;
2)摊放:在室内20~25℃,1~2公分摊放1~2小时;
3)萎凋:将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内进行萎凋,萎凋温度为28~32℃, 时间2~3小时,所述萎凋槽的底部设置有远红外光源,并每隔30-40分钟对茶 叶进行翻边;
4)揉捻:将茶叶输送到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温度控制在28~30℃, 所述揉捻机外设置有密闭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远红外光源持续对揉捻机内 的茶叶进行照射;
5)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输送到自动解块机内进行解块;
6)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输送至发酵室内在32~35℃的温度下发酵3~4 小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并通过远红外照射茶叶表面;
7)一次烘干:将茶叶输送至微波烘干机内,在105~110℃下烘干至茶叶 含水率为32~34%;
8)二次烘干:将一次烘干后的茶叶摊凉后再输送至微波烘干机内,在80~ 85℃下烘干至茶叶含水率≤5.5%。
进一步的,所述萎凋槽底部的远红外光源波长为6500nm~9000nm,所述 揉捻机外远红外光源的波长为8000nm~12000nm,所述发酵室内远红外光源的 波长为8000nm~12000nm。
具体的,所述萎凋槽底部的远红外光源波长、揉捻机外远红外光源波长 及发酵室内远红外光源的波长均通过各工序完成后对茶叶的香型及化学成分 分析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3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柠檬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奶香白茶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