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信号指纹特征的辐射源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8283.3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武;冀贞海;王昀;李文魁;杨树树;胡新宇;徐学华;侯文栋;马琴;宋海伟;李贵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28 | 分类号: | G01S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升沿 雷达信号 包络 辐射源 个体特征 脉冲包络 指纹 匹配 雷达发射机 包络信息 成功概率 发射信号 寄生调制 随机变化 特征搜索 噪声影响 指纹特征 磁控管 匹配法 引导的 多径 雷达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包络上升沿特征搜索匹配的个体特征识别方法,根据雷达信号的上升沿包络的特性,通过由有意识别引导的基于Hausdorff距离的上升沿包络匹配法,达到辐射源个体特征识别的目的。由雷达发射机磁控管参数随机变化造成的寄生调制会导致发射信号的包络具有差异,进而形成雷达“指纹”特征,而脉冲包络上升沿具有受多径、噪声影响较小的特性,在实际应用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次本发明采用通过雷达信号的上升沿包络信息作为雷达信号的“指纹”,通过结合使用有意识别引导增加实际运用时匹配的成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脉内无意调制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信号指纹特征的辐射源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利用雷达信号的“指纹”特征实现对特定辐射源的识别成为电子侦察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传统信号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特定辐射源识别,可以利用辐射源的无意调制信息完成雷达辐射源之间的区分识别,进而对特定的辐射源进行有效、长期的监视与跟踪。
由于各雷达辐射源的磁控管中存在着细微差异,因此在其脉冲包络上具有丰富的无意调制信息,因此即便是具有相同的信号参数的雷达辐射源也可以利用脉冲包络特性的差异来进行识别。如果选取脉冲包络特征作为信号“指纹”,则“指纹”提取更加容易,整个算法流程的运算量也相对较小,但是雷达脉冲包络经过空间传输到达接收机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噪声、信道衰落和多径效应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失真,直接影响“指纹”识别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信号指纹特征的辐射源识别方法,解决了如何将雷达信号“指纹”特征应用于辐射源识别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脉冲包络上升沿特征搜索匹配的个体特征识别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接收雷达脉冲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有意特征识别与分类,判断模板库中是否存在该有意识别信号类型的模板,转入步骤2;
步骤2、判断指纹库是否存在该有意识别信号雷达模板:
若指纹库存在该有意识别信号雷达模板,进行上升沿包络提取并计算与模板间的Hausdorff距离,转入步骤3;
若指纹库中不存在该有意识别信号雷达模板,则转入步骤4;
步骤3、根据上述Hausdorff距离进行阈值判决,如果小于阈值,则认为属于同一雷达辐射源,将此脉冲信号计入该辐射源对应的全脉冲库并更新模板;否则,认为该脉冲来自另一雷达辐射源,转入步骤4;
步骤4、进行上升沿包络提取,形成模板入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使用带有高速AD芯片的宽带数字接收机对脉冲信号包络上升沿进行高速采集,在上升沿时间很短的前提下仍然保证获取足够进行后续处理的包络上升沿特征信息;
(2)利用有意识别来引导模板匹配,提高了“指纹”匹配的可靠性;
(3)使用了改进的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包络上升沿特征匹配运算方式,通过使用滑窗搜索加Hausdorff距离运算的方式,提高了“指纹”匹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上升沿包络提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轴微动式人工角反射器
- 下一篇:基于知识辅助的时域重构机载雷达杂波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