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磁性体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3753.5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5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诚;永井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41/066;H01F27/24;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季向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制造 方法 使用 线圈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体的制造方法,其用于轴截面形状的自由度高、可应对磁性体的高填充化、可防止绕组的断线、卷绕不整齐、以及可提高绕线效率的绕组型线圈。利用模具对磁性材料进行加压成形,形成由相对的一对凸缘部和连接这一对凸缘部的连结部构成的截面H形的成形体。接下来,以穿过所述凸缘部的主面的中央部的轴为旋转轴X使所述成形体的固化体旋转,对所述连结部进行磨削加工,形成在轴部的两端具有相对的一对檐部的鼓形的磨削体。然后,对所述磨削体进行热处理,得到磁性体即鼓芯。在鼓芯设置端子电极,向所述轴部卷绕带覆膜导线,实施封装部,得到线圈部件。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6年9月30日、申请号为201610875760.6、发明名称为“磁性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磁性体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导线的类型的绕组型电子部件中所使用的磁性体之一,对在两端部具有檐部的轴部卷绕导线的称为鼓形的芯的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芯的高密度化、防止绕组的断线、卷绕不整齐,提高绕线效率的鼓芯。
背景技术
由于便携设备的多功能化和汽车的电子化的作用,即使在称为芯片式的小型部件中,也大多使用利用了绕组的部件。特别是在功率类的线圈部件中,从容易对应低电阻化的观点出发,使用在被卷绕绕组的轴部的两端具有檐部的鼓芯,也为了进一步对应于薄型化,正在寻求兼具高性能和尺寸精度的鼓芯。
作为上述鼓芯的制造方法,具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感芯的制造方法。该技术是为了得到电感特性的称为鼓芯的芯的制造方法,是目前所使用的基于磨削加工的方法。但是,在目前的磨削加工中,以相当于檐部的外周面为基准使工件(成形体)旋转来形成芯部,所以芯部的外周形状成为大致与檐部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对应于檐部的部分的外侧设置旋转基准部,将该旋转基准部的形状形成为椭圆,来将芯部的形状制成椭圆。在该方法中,为了得到鼓芯的形状,需要进行成形、磨削加工、抛光(研磨)。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是通过冲压成形来形成芯片线圈的芯的方法。在利用冲压成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模具的设计,但在该技术中,通过在形成卷芯部的模具中设置圆弧面和冲压承受面,来减少模具的损伤。通过在这样形成的芯上卷绕绕组,能够形成比现有的四边形或多边形的卷芯部的情况更密接于卷芯部的绕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058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94232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组合磨削加工和抛光加工,来形成多种形状的(鼓)芯,能够提高容易进行卷绕的轴的形状的自由度。但是,另一方面,因为需要很多工时数,还有大部分都要通过加工来形成,所以与利用成形来形成芯形状的情况相比,往往会导致尺寸精度变差。另外,为了实现部件的薄型化,需要减小芯的檐的厚度,但在该技术中,因为檐部分也要通过磨削加工和抛光加工来形成,所以容易产生碎屑(Chipping),另外,在形成较薄的檐的情况下,具有檐容易产生缺陷之类的课题。进而,因为需要有余量的材料用以进行抛光加工,还有工时数较多,所以也具有导致成本升高之类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因为大部分仅通过成形来形成磁性体,所以与利用磨削加工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尺寸精度。但是,因为模具会变成复杂的形状,所以容易损坏,特别是会成为成形时的压力的制约,不能得到高填充的成形体。进而,因为要组合模具,所以容易在使模具组合的部分产生成形毛刺,特别是越薄型化,越难以去除成形毛刺,该成形毛刺会成为作为线圈部件时的导线的断线或缺陷、卷绕不整齐的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诱电株式会社,未经太阳诱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3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