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6367.X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贾冬英;张贞炜;杨芳;姚开;贾莲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36;A23G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丹皮 解酒护肝 制备 甜味剂 预处理 生产周期 柠檬酸 车前子壳粉 生产成本低 肝功能 香精 合成色素 活性物质 抗性糊精 桑葚原浆 制备工艺 防腐剂 葛根粉 质量份 解酒 生产工艺 软化 冷却 调配 浓缩 保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产品的组分和各组分的质量份为桑葚原浆85~92份、甜味剂2~4份、抗性糊精2~4份、圆苞车前子壳粉2~4份、葛根粉1.5~3份、柠檬酸0.1~0.2份,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软化、调配、浓缩、干燥、冷却。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桑葚果丹皮具有良好的解酒护肝功能,不含任何人工合成色素、香精和防腐剂,且最大限度地保留桑葚中的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果胶等营养成分以及花青素和桑色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保健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桑椹捣汁饮,解酒中毒”。它是一种十分值得开发利用的一种水果。但其上市期只在4-6月份,且保存期很短。若以桑葚为主要原料,将其加工为类似山楂果丹皮的即食食品,使其具有保存期长、携带方便、营养丰富且口感好的优点,且可以让更多的人群接受这种水果,扩大桑葚的消费市场,为桑葚深加工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促进桑葚产业化发展。
申请号为CN201510610346.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桑叶-桑葚果丹皮及其制备方法,该法需先将桑葚汁分为两半,一半加入糖和果胶,混匀加热溶解得到溶胶;另一半加入淀粉和桑叶粉,混匀加热至淀粉糊化。接着将两部分半成品混匀,加热至料液均匀一致,涂成厚度为3~5mm的薄片,在60℃下干燥4h,成卷,即得到桑叶-桑葚果丹皮。该法制成的果丹皮采用的原料是桑葚汁,不需软化,但榨汁过滤后原料和营养成分有较大损失。其次,因为固形物含量太少难以成型,还需要加入较多的淀粉和桑叶粉等增加固形物的含量,但淀粉的加入会使产品出现老化的现象。该方法还存在对设备要求高、操作步骤繁琐、原料利用率较低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及其制备方法,此法生产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高,可以较好地保留桑葚中的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制备的桑葚果丹皮酸甜适宜,色黑诱人,富含膳食纤维和花青素,具有良好的解酒护肝的功效。
一种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其特征在于该产品的组分及其质量份为桑葚原浆85~92份、甜味剂2~4份、抗性糊精2~4份、圆苞车前子壳粉2~4份、葛根粉1.5~3份、柠檬酸0.1~0.2份;
其制备步骤包括预处理、软化、调配、浓缩、干燥、冷却和包装;其中软化是在桑葚原浆中加入质量为0.1%~0.2%的柠檬酸,在搅拌下加热至60~70℃,于该温度下保持40~60 min,得到软化桑葚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桑葚原浆的制备是将新鲜桑葚去蒂,洗净后放入打浆机中打至浆料中无固体颗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配是在软化桑葚浆中加入抗性糊精、圆苞车前子壳粉、葛根粉和甜味剂,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调配料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浓缩是将调配料液在搅拌下加热至65~70℃,于该温度下保持50~75 min至将浆料挑起时呈片状下落,得到浓缩浆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是将浓缩浆料涂成厚度为0.5 mm~0.8 mm的片状,于50~70℃下干燥5~8 h。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木糖醇、麦芽糖醇、L-阿拉伯糖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述解酒护肝桑葚果丹皮的配方科学合理,各种配料协同作用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组织形态、口感和保健作用。抗性糊精与圆苞车前子壳粉复配大大增加了产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了桑葚浆的组织状态,有利于成型和干燥,同时增强产品润肠通便作用;葛根粉能有效地抵抗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害,能降低乙醛毒性,能阻止酒精对大脑抑制功能的减弱,抑制肠胃对酒精的吸收,其与桑葚复配能增强产品的解酒护肝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6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凤眼果糕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纤维银耳枸杞果丹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