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接触网吊弦线夹松脱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9912.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毛慧华;贺文;王俊平;陈胜蓝;黄铃;旷世;沈云波;彭湃;朱伶俐;黄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朱绘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接触 网吊弦线夹松脱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接触网吊弦线夹松脱的装置,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和一个或多个车顶设备,信息处理模块,其与车顶设备连接,用于在确定当前列车存在受电弓滑板与待测线夹所在接触网之间为非接触关系的受电弓时,接收并检测升弓状态热成像信息,判定是否满足待测线夹定位条件,进一步检测相应的紫外强度信息,基于此,对待测线夹疑似松脱状态进行诊断,并生成相应的表征状态诊断结果的标志信号;车顶设备包括:第一采集模块,其用于在车辆经过待测线夹时获取升弓状态热成像信息;第二采集模块,其用于获取紫外强度信息。本发明引入自动去除干扰机制,改善原有人工巡检方式,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接触网吊弦线夹松脱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运营品质的需求,对于铁路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营秩序,提高动车组的安全性、可靠性,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构建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其目的是对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检测监测。随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持续增长以及对于列车安全和智能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轨道交通智能监测及保障系统装备的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并推动智能监测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铁路上的接触网吊弦线夹是连接接触网与悬索的装置,是最重要也是比较薄弱的零部件。该部件常常遭受列车运行过程中弓网带来的冲击力和接触张力,实际运营过程中多次发生松动、脱落等故障,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接触线脱落引发弓网事故。目前,现有的吊弦线夹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人工线路巡检方式。人工巡检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线路沿着铁路沿线进行步检,主要针对肉眼容易辨识的故障进行处理,例如:吊弦松脱引起的吊弦张力不足等;其二,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线路搭载车梯或检测车检测,主要检测吊弦紧固件紧固情况,防松线是否偏移、脱落等。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够清扫出线夹松脱故障,但这种方式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效率低下。
(2)高清图像人工分析方式。通过铁总规划的4C系统(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获得的高清图片,人工对图片进行比对分析获取吊弦线夹松脱情况。这种方式解决了一些在图片上能够抓拍下来的故障,但对于具有轻微松脱检测的故障存在漏检情况,同时存在人工干预,这样,将会带来主观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接触网吊弦线夹松脱的装置,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和为运营列车内受电弓对应配置的车顶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其与所述车顶设备连接,用于在确定当前列车存在受电弓滑板与待测线夹所在接触网之间为非接触关系的受电弓的情况下,接收并检测当前受电弓对应的升弓状态热成像信息,判定是否满足待测线夹定位条件,进一步检测接收到的相应的紫外强度信息,基于此,对待测线夹当前疑似松脱状态进行诊断,并生成表征该待测线夹状态诊断结果的标志信号;所述车顶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采集模块,其用于在车辆经过待测线夹时获取表征受电弓滑板与待测线夹所在接触网之间接触关系的所述升弓状态热成像信息;第二采集模块,其紧邻所述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紫外强度信息。
优选地,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松脱故障检测单元,所述松脱故障检测单元执行如下步骤:接收并检测松脱状态检测指令,基于此,确定受电弓滑板与待测线夹所在接触网之间为非接触关系的受电弓及其对应的所述车顶设备;从当前所述车顶设备发送的所述升弓状态热成像信息中选取最高温度点;在所述最高温度点对应的温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松脱温度检测阈值时,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所述最高温度点对应的位置是否为所述待测线夹进行诊断,其中,在所述最高温度点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待测线夹时,满足待测线夹定位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9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