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8984.1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占华龙;夏广文;阮鸥;钱志超;蓝晓东;李超;张和平;李洋;孙俐萍;夏益宾;吴长胜;张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10/10;B60W20/10;B60W1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本发明为发动机和电动机分别且独立地配置了两个档位,通过切换第一连接切换单元和第二连接切换单元的连接状态,丰富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档位类型,由于发动机、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多档位的选择,可以实现不同动力输出的组合,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性能和效率优势,避开各自的低效率运行区间,充分利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的高效率区间,提高了驱动装置的燃料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领域,主要技术代表为丰田THS系统以及本田i-MMD系统,丰田THS系统采用行星排实现功率的耦合和分流,进而同时实现串联和并联的混联模式,本田i-MMD系统采用离合器装置实现串联和并联的切换,其他厂商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构型大多基于此两类技术,同时由于行星排的技术保护和壁垒,当前市面上大多采用类似于本田i-MMD系统的构型。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混合动力的燃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提高驱动装置的驱动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高效率区间,提高驱动装置的燃料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离合器,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档位齿轮排、第一连接切换单元和第二连接切换单元,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所述档位齿轮排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用于切换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第二连接切换单元设置在第四传动轴上,用于切换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
优选地,所述档位齿轮排包括第一档位齿轮排和第二档位齿轮排;
所述第一档位齿轮排包括发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电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所述发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电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电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档位齿轮排包括发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电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档位从动齿轮,所述发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电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电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切换单元位于所述发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所述发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之间,通过选择所述第一连接切换单元为空档状态、与所述发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结合或者与所述发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结合来切换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切换单元位于所述电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电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之间,通过选择所述第二连接切换单元为空档状态、与所述电动机第一档位主动齿轮结合或者与所述电动机第二档位主动齿轮结合来切换第三传动轴与第四传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四传动轴通过第一减速齿轮副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副的主动轮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副的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8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节式制动油壶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启停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