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时间分辨在线检测药物溶出过程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1757.4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迟忠美;冯云祥;冯呈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精科欧德科教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1N30/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张铁生;刘延军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出 时间分辨 分离毛细管 流通池 过程分析 溶出介质 在线检测 毛细管 流出 高灵敏检测 毛细管电泳 压力调节阀 紫外检测器 电泳 分离分析 过程检测 恒温水浴 实时在线 自动进样 超纯水 存储瓶 废液杯 恒流泵 药片架 上端 泵入 反压 滤膜 下端 不锈钢 检测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时间分辨在线检测药物溶出过程分析方法它包括:1)将溶出介质存储瓶中的溶出介质,通过恒流泵泵入置于恒温水浴中的流通池的下端,使流通池中的超纯水与位于不锈钢药片架上的药物接触,并使药物溶出;2)溶出的药物从流通池上端经过滤膜流出,流出的样品一部分进入废液杯,另一部分通过压力调节阀的反压进入引样毛细管;3)引样毛细管和分离毛细管对接,在分离毛细管两端加上高压,使步骤2)所述的样品从流动门接口电进分离毛细管进行电泳,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实时在线连续高时间分辨分离分析检测,完成样品的溶出过程检测;实现连续自动进样和高时间分辨的实时高灵敏检测,获得准确的药物溶出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药物溶出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时间分辨在线检测药物溶出过程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口服固体药物体外溶出分析通常是指在模拟人体肠胃的液体环境下,对药片、胶囊、颗粒等固体药物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实现准确的检测,从而反映药物在体内崩解和溶出释放的特性,以评价药物的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药物溶出分析是药物在临床使用前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剂型药物的溶出曲线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客观合理评价活性药物成分从药物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对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与评价、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固体剂型采用篮式、桨式、往复式圆筒法,多采用手工取样,经过滤、稀释等操作后,利用容量分析法、比色法,或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药物的溶出物进行离线检测。这种手工取样分析不仅操作繁琐,人为误差较大,而且仅能获得几个时间点的药物溶出信息,难以准确了解药物溶出的全过程。因此,探索更省时和更便利的自动检测方法逐渐成为药物溶出分析的发展趋势。已有报道通过恒流泵或自动取样器对药物溶出液进行在线取样,并结合光谱仪或HPLC检测,获得药物溶出曲线,相比于手动取样分析,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仍存在管道吸附、洗涤困难等问题,使得分析精度降低,而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方法不能实现高时间分辨的药物溶出全过程的动态在线监测。当前,基于光纤的原位过程监测,对药物溶出分析无需取样、过滤、补液等操作,简单易行,同时过程分析亦增加了药物溶出分析的信息量。但其仅限于对紫外和可见吸收的药物,而检测中使用的赋形剂会影响光的反射和折射分析的准确性,同时浸入式探头的设计及其在溶出杯中的位置、光散射效应、气泡问题、以及辅料沉积效应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纤药物溶出分析的发展。此外,对于多种组分的复方药物制剂分析,仍需要采用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系数倍率法等复杂数学分离方法处理以获得药物溶出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药物溶出分析存在的光散射效应、气泡问题、以及辅料沉积效应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口服固体药物溶出动态全过程的在线分析检测方法。
一种新型高时间分辨在线检测药物溶出过程分析装置:它包括:溶出介质储存瓶1、恒流泵2、流通池3、水浴装置4、对接口5、压力调节阀6、引样毛细管7、流动门接口8、电磁阀9、注射泵10、分离毛细管11、缓冲溶液瓶12;
所述的溶出介质储存瓶1与流通池3通过恒流泵2连接,流通池3置于水浴装置4中,对接口5设三个端口,端口通过导管分别连接流通池3、引样毛细管7和压力调节阀6,引样毛细管7和分离毛细管11通过流动门接口8连接固定,引样毛细管7和分离毛细管11之间有狭缝,分离毛细管11连接缓冲溶液瓶12,电磁阀9上设三个端口,第一、二端口通过导管分别连接流动门接口8、注射泵10,第三端口通过导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
所述的流通池3中设有不锈钢药片架,上端设有孔径分别为2.7 μm和0.7 μm的两层滤膜;
所述的引样毛细管7的内径45~55μm、外径360~370μm、长度8~12cm,分离毛细管11的内径45~55μm、外径360~370μm、长度18~22cm;
所述的引样毛细管7的内径50μm、外径365μm、长度10cm,分离毛细管11的内径50μm、外径365μm、长度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精科欧德科教仪器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精科欧德科教仪器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7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