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1175.4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生;光超;陈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发送端 接收端 前向纠错编码 数据丢包率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动态调整 实时变化 封装 数据发送消息 数据通信技术 编码参数 发送消息 封装数据 数据接收 网络状况 网络状态 重传协议 丢包率 数据发 场景 返回 应用 | ||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原始数据进行重传协议层封装以及前向纠错编码层封装,将形成的封装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获取所述接收端基于数据接收消息和数据发送消息确定的数据丢包率;
如果所述数据丢包率小于预设阈值,停止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
如果所述数据丢包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数据丢包率调整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并根据调整后的前向纠错编码参数进行所述前向纠错编码层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经过前向纠错解码后未恢复的丢包数据;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丢包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封装数据发送到接收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封装数据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向所述接收端发送带有发送统计信息的数据发送消息;
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段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带有接收统计信息的数据接收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接收端基于数据接收消息和数据发送消息确定的数据丢包率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如果未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当检测到一周期的数据丢包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开始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
如果已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当检测到连续预设数量周期的数据丢包率都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停止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包括:
确定不同数据丢包率对应的区间;
监视数据传输时数据丢包率的变化,并基于数据传输时数据丢包率所处的区间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数据丢包率所处的区间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包括:
判断上一次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的时间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时间段;
如果超过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段,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数据丢包率所处的区间确定相应的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并更新前向纠错编码参数的确定时间。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封装数据以及数据发送消息;
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数据接收消息;
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消息以及所述数据接收消息确定数据丢包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封装数据包括:
对接收到的所述封装数据进行前向纠错解码,以确定接收到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发送消息以及所述数据接收消息确定数据丢包率包括:
确定数据发送消息中的第一发包数量以及数据接收消息中的第一收包数量;
确定数据发送消息中的第二发包数量以及数据接收消息中的第二收包数量;
基于实际发包数量和实际收包数量,确定所述数据丢包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数据丢包率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基于所述数据丢包率而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11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