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1175.4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生;光超;陈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发送端 接收端 前向纠错编码 数据丢包率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动态调整 实时变化 封装 数据发送消息 数据通信技术 编码参数 发送消息 封装数据 数据接收 网络状况 网络状态 重传协议 丢包率 数据发 场景 返回 应用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可以应用于网络状况实时变化的数据传输场景。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将经过重传协议层封装以及前向纠错编码层封装后的封装数据发送到向接收端,同时,发送端定期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发送消息;接收端根据数据发送消息和数据接收情况确定出数据丢包率;并将丢包率返回到发送端,发送端根据数据丢包率动态调整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并将经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接收端。本公开可以在网络状态实时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数据丢包率,动态调整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参数,减少数据传输时流量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传输主要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或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TCP协议进行,基于UDP协议的传输实时性较好,但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不可靠,可能由于丢包乱序从而导致数据丢失。
因此,采用将主动重传技术或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技术引入UDP协议实现数据传输。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的引入对基于UDP协议的数据传输有一定改善效果,但如果重传策略不当,会引入较多的重传数据量,并且不一定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FEC编码的引入是采用一定冗余流量来修复网络传输中的错误包或丢包,但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采用同一冗余度可能会造成流量浪费或者FEC编码纠错不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网络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基于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数据不可靠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重传协议层封装以及前向纠错编码层封装,将形成的封装数据发送到接收端;获取接收端基于数据接收消息和数据发送消息确定的数据丢包率;如果所述数据丢包率小于预设阈值,停止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如果数据丢包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数据丢包率调整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并根据调整后的前向纠错编码参数进行所述前向纠错编码层封装。
可选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端接收到的经过前向纠错解码后未恢复的丢包数据;向接收端发送丢包数据。
可选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向接收端发送封装数据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向接收端发送带有发送统计信息的数据发送消息;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段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带有接收统计信息的数据接收消息。
可选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果未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当检测到一周期的数据丢包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开始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如果已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当检测到连续预设数量周期的数据丢包率都小于预设阈值时,停止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处理。
可选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确定不同数据丢包率对应的区间;监视数据传输时数据丢包率的变化,并基于数据传输时数据丢包率所处的区间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
可选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判断上一次确定前向纠错编码参数的时间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时间段;如果超过第三预设时间段,则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数据丢包率所处的区间确定相应的前向纠错编码参数,并更新前向纠错编码参数的确定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1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