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3339.7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2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尹育航;陶洪亮;何锡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4 | 分类号: | B22F3/14;B22F3/16;B28D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黄家权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坯体 金刚石串珠 串珠 密封袋 压制 实心棒体 压制单元 粉料 制备 塞子 冷等静压机 自动冷压机 金属粉末 均匀性好 冷压模具 启动设备 无压烧结 致密性高 质量稳定 金刚石 烧结 混料机 润湿剂 上基体 外套管 粘结剂 冷压 热压 套入 造粒 制粒 拆卸 密封 装入 取出 灵活 保证 | ||
一种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配料,把金属粉末、金刚石及润湿剂,采用混料机将其混合均匀后得到粉料;②造粒自动冷压,将粉料与粘结剂混合,在制粒机上制成颗粒,然后通过自动冷压机以及冷压模具制成串珠坯体;③压制,a、将串珠坯体套于实心棒体上,实心棒体设置有限位塞子,形成坯体串组;b、将坯体串组套入外套管中,形成压制单元;c、将若干压制单元装入密封袋,对密封袋进行密封;d、将密封袋置于冷等静压机内,启动设备进行压制;e、完成压制后,拆卸取出串珠坯体;④烧结,将串珠坯体装上基体进行热压或无压烧结,获得金刚石串珠。本发明能保证金刚石串珠致密性高、均匀性好,且操作灵活、成本低、质量稳定、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绳锯上的金刚石串珠,特别涉及一种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金刚石绳锯中的串珠制备一般包括以下工序:配混料---冷压成型---热压烧结---无压烧结制备。纵所周知,金属粉末在冷压压制过程中,存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特别是坯体中部的冷压密度会明显低于靠近冷压压头两端的冷压密度,对于金刚石串珠这种薄壁长筒结构,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就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年开发的大板组合加工小直径绳锯,工作层减薄及“长细比”的增大,“失稳性”增加,装料、压制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改善胎体密度分布状况,必须改变传统串珠的制备方法,以降低金属粉末在压制过程中偏析造成的串珠偏磨、寿命低等一系列问题,以提升串珠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国外有通过热等静压工艺解决密度均匀性问题的,但该设备投资及维护费用巨大、操作复杂、生产成本高,一般厂家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金刚石串珠致密性高、均匀性好,且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的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创造性的将冷等静压技术引入到金刚石串珠的生产制备工艺过程中,进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金刚石串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料,把金属粉末按所需比例配好,再加入一定量的金刚石及润湿剂,采用混料机将其混合均匀后得到粉料;
②造粒自动冷压,将混好的粉料加入粘结剂后再均匀混合,随后在制粒机上制成粒度均匀的颗粒,然后通过自动冷压机以及冷压模具将颗粒压制成串珠坯体;
③压制,a、将若干串珠坯体套于实心棒体上,且实心棒体一端或两端拆卸式设置有限位塞子,形成坯体串组;b、将坯体串组整体套入一外套管中,形成一压制单元;c、将若干压制单元装入一密封袋中,随后对密封袋进行密封处理;d、将装有压制单元且密封好的密封袋置于冷等静压机内,设定压制参数,启动设备进行压制;e、完成压制后,拆卸取出串珠坯体;
④烧结,将压制好的串珠坯体装上基体进行热压或无压烧结,获得致密度高、均匀性好的金刚石串珠。
所述实心棒体为高速钢或者工具钢,并且表面光洁度高,可重复利用。
所述串珠坯体呈“长筒薄壁”状,实心棒体的外径比串珠坯体1的内径小0.1-0.3mm,优选0.1mm。
所述限位塞子为硅胶材质的软管,限位塞子的内径较实心棒体的外径小1-3mm,优选1mm;限位塞子的壁厚为1-3mm,优选1mm;限位塞子可重复利用。
所述外套管为硅胶材质的软管,外套管的内径较串珠坯体的外径大1-3mm,优选2mm;外套管的壁厚为1-3mm,优选1mm;外套管可重复利用。
所述密封袋的厚度为15-20mm,密封袋可重复利用。
步骤③中,压制参数为:压制压力为300-500MPa,保压时间为3-5min。
步骤③中,冷等静压机的压力范围为0-500MPa,加压介质为冷却液或液压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3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